相声发展新趋势下,如何创作更多女性题材作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4 16:58

日前,“传承创新 赓续前行”——新时代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文联举办。会议就前不久举办的第十五届北京青年相声节比赛进行了“复盘”,并就当下的相声如何与脱口秀竞争赢得年轻人的“共情”、还有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如何创作出更多女性题材作品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探讨。

第十五届北京青年相声节决赛舞台上,女相声演员李雨姝与曹洛萌表演参赛节目《恋爱指南》

从女性视角语境创作相声作品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认为,今年的相声节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回归传统,年轻参赛者受老一代艺术家影响,不断推动相声艺术的守正创新;二是题材广泛,作品涉及AI人工智能、文旅融合发展等内容;三是关注现实,创作者在作品中积极融入家国情怀,创作视角更加开阔;四是参赛群体广泛,今年不仅有大学生参赛,还有不少女选手,未来可以考虑设置大学生赛道,同时给予女演员更多的关注,凝聚壮大曲艺人才队伍;五是以优秀节目展演推人才、推作品,为青年创作者搭建展示平台,有力推动相声艺术生态建设。

研讨会上,李伟建还着重谈了当下女相声演员的发展趋势及如何创作出更多女性题材相声作品。“这几年我到中戏去教曲艺课,尤其是今年我发现我们班里头2024级的21个人学生里有13个女生,2022级曲艺班也是女生多于男生。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女相声演员会层出不穷,所以在当下这个时代如果还说女生不适合从事相声专业,我觉得这句话已经太落后了,而且也不现实了。” 

李伟建发言

他还列举道,贾玲、马丽这两位女喜剧演员,前些年刚出道时都是说相声的,有着良好的曲艺表演基础。这说明,相声并不分性别。过去不适合女性说,是因为有些内容是从男人的视角去看世界、去描述生活的。“它不是女性的视角,也不是女性的语境,这样说出来就水土不服。但是现在的相声发展趋势及生态环境是可以从女性出发,从她们的生活实际去寻找素材,让女性更适合站在当下的相声舞台上。”李伟建如是说。

本届青年相声节比赛结束后,几位女相声演员走下台来,问李伟建对于她们在舞台上的相声表演如何评价?李伟建回应称,对于女相声演员来说,要找到观众认可的喜剧表现方式是很难的,有时大家觉得她的戏闷、不解气,但是稍微一过火就又觉得讨厌、撒狗血。“所以女相声演员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要比男演员多得多,她们要始终寻找一个观众认可的、笑起来很自然的一种喜剧表现手段。为此我们要帮助她们来实现,有意识地从女性的视角、女性的语境、女性的题材来出发创作一些适合女相声演员表演的相声作品。”

相声如何与年轻人“共情”

研讨会上,两位本届青年相声节获奖演员及曲艺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相声如何与脱口秀竞争赢得年轻人的“共情”话题。获奖演员代表盛伟认为,相声创作应该更加贴近生活,当下流行的脱口秀和Sketch喜剧形式更能与现在的年轻人产生“共情”,更受他们欢迎。相声想要贴近生活首先就要深入生活,通过采风去感受生活的真实感,让作品贴近人的内心世界。创作上,可以突破相声传统的框架,在与话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获奖演员代表孙彦博则以前段时间网上特别火的脱口秀女演员鸟鸟为例,阐述了自己对于脱口秀与相声艺术的见解和认识。在他看来,鸟鸟是一个很“社恐”的高级知识分子,她学理工科,她所表演的脱口秀内容关注的正是这些学理工科的社恐人群。“这些人看完她的脱口秀表演就会很共情,但在我看来,这个关注面是比较小的。相声所涉猎的内容则更宽广一些,对于拓宽个人视野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新时代传统曲艺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学术秘书杜蕾结合当下综艺现状,从脱口秀“老粉”和相声“新粉”的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了分析。杜蕾认为,与脱口秀不同,相声承载了更多的家国情怀、积淀了更丰富的传统文化,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共鸣,这是以个人情感表达为主的脱口秀难以达到的,而这也正是相声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特之处。

《曲艺》杂志副主编邓科认为,当下的相声创作不缺作品但缺精品,作品往往缺少来自生活的温度和深度,以及应有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涵,易被简化为搞笑工具,导致作品流于浅薄。我们的传统艺术不应局限于固有的表演形式和舞台的空间,可以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尝试新的表达空间,借助直播平台进行有效传播,让相声艺术得到更多人喜爱。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在总结中表示,相声艺术的发展需创、演、评三驾马车的驱动。在相声创作上,北京市文联要加大组织力度,引导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汲取营养,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创作,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同时与多种艺术门类碰撞,挖掘内部创作力量,促进跨门类的交流融合,推出更多成功作品;促进表演和评论的深度参与创作,共同推动曲艺、相声艺术繁荣发展,实现传承创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