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片“靠谱”的创新热土 实现青年成才与普陀发展的“双向奔赴”
中国青年报 2024-08-01 17:13

7月,普陀武宁创新共同体的“创新里”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里热火朝天。一批青年创新创业企业正在装修,准备入驻这处全新的办公场所。去年10月,在“创青春”上海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创青春’大赛”)海外人才专项赛上的部分获奖项目入驻这里。

近年来,上海普陀区在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不断出台政策、优化服务,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2023年该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7%,在上海中心城区中位列第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50家,也在上海中心城区中位列第三。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普陀由原来的房地产、商贸、物流业等产业为主,转型升级到由智能软件、研发智造、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为引领。2023年区级财政收入增速位列上海全市各区第一,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7月19日召开的普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节点优势,全面贯通创新链条,加快布局创新生态。

一场比赛,只是服务的起点

“我还从没见过这样支持创新的,比赛一结束,服务立马跟上。”毕业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博士钟豪章说。他的项目《医钛科技——基于模型开发的新一代超材料》在“创青春”大赛上拿到了一等奖,聚焦机械超材料于骨科植入体的应用。获奖后,团普陀区委、普陀区科委第一时间与他对接服务事宜,“区领导与我们面对面,有困难直接讲;主办方开办创新创业青年研修营,让我们与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业务;最后还在‘创新里’提供了办公场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获悉,钟豪章享受的“系列服务”并非个例,众多海归创新人才如今选择在普陀区落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政府部门办事利索、牢靠,他们的服务口号包含“普陀”谐音——“人靠谱(普),事办妥(陀)”。

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和服务,是上海普陀经济不断提升的一件“法宝”。普陀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41.04%,较上年度提高了4.08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最强支撑。

“创青春”大赛海外人才专项赛对普陀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借着大赛举办的东风,团普陀区委启动了“六位一体”的青年人才引育留用体系,该体系被简称为普陀青年人才“有谱行动”。

团普陀区委书记吕欢介绍,他们不希望青年为了比赛而比赛,“既然比赛在普陀办,我们就想让参赛者接触普陀、感受普陀,继而愿意留在普陀。比赛只是我们服务的起点。”吕欢说,“有谱行动”包括一个“靠普”人才学院青年分院,一场青年创新创业赛事,一个创新创业青年研修营,一个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即“创新里”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记者注),一套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以及一个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协会。

近年来,普陀区围绕“中华武数”进行科创布局,中、华、武、数被认为是该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四梁”。“中”指的是“中以(上海)创新园”,与以色列多个创新中心“联合创新研发”;“华”为“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围绕空天技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企业孵化;“武”是“武宁创新发展轴”,一条武宁路串起一批大院、大所以及“创新里”基地,孵化中小科技企业;“数”为“海纳小镇”,它是一个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在网络安全、电子商务、智能产品等领域已集聚10多家领军企业,打造了智能零售、智慧停车等16个标杆场景。

普陀区委在今年年初提出,2024年是普陀区“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深化的一年。今年要结合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聚焦创新策源,抓牢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

创新人才能得到啥服务

“创青春”大赛海外人才专项赛的参赛企业创始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80%以上,参赛者平均年龄为32岁,其中最年轻的仅22岁。这些企业的项目来自人工智能、超新材料、科技服务等领域,涉及开源模型、AI训练、新材料制造等。

这些人才“含金量”高,很多求贤若渴的地区都有意留下他们。普陀留人有什么优势?

“我参加过不少创业比赛,算是一名多次连续创业者。普陀区办事不拖拉,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找到哪个部门,都不带推脱的,总能帮你对接上管事儿的人。总体感觉就是靠谱。”朱雍斌是上海超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2010年从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毕业回国,一直在创业。2022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他原本开办的文娱公司倒闭了,转行开始做护肤品原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公司产品研发和生产板块在上海郊区,他将新拓展的自媒体和自创护肤品牌业务迁到普陀发展,“我想把更有创造力的板块,落地在普陀,因为推出一件新产品需要更好的扶持政策”。

朱雍斌告诉记者,团普陀区委在比赛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就推荐他参加“创青春”大赛上海市级的决赛,主动对接提供优惠办公场地,帮助解决公司注册落地的琐碎事宜,“做事实在、快速”。

据了解,普陀人才部门去年出台了“1+N”人才支持新政。其中,“1”是指一个建设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聚焦海外人才、战略人才、人才平台、体制机制、人才生态推出20项重点任务;“N”是首批6个配套专项政策,包括企业人才分类认定、人才计划管理、“中华武数”科创平台人才发展、人才服务、人才安居保障等。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对青年人才特别友好,扩大了对青年人才的覆盖,增加了办公用房补贴、创赛获奖资助、科创基金跟投等,帮助人才更快落地,更好发展。

“团组织要为更多创新青年提供‘陪伴式成长’服务。”吕欢介绍,高层次人才首次在普陀创业落地,且创办企业符合普陀产业发展导向,可给予最高100万元创业资助、100万元办公用房补贴、100万元购房补贴、5名核心团队成员租房补贴等政策支持。这些政策,既可以通过人社条线直接申请,也可以通过团组织推荐申请。

除了像朱雍斌这样直接提要求注册落户的,团普陀区委还通过“靠普”人才学院青年分院来让那些“来过一次普陀”的年轻人,多看看、多了解普陀。这个学院,成了区级青年人才“蓄水池”。

学院通过举办创新创业青年研修营,帮助海归创业者探索创业方向、寻找创新机会,并对接政府、企业、金融等多方资源,提高创业者创业实战能力。

普陀到底有啥不一样

32岁的上海墨泉生物有限公司创始人秦楚汉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到加拿大留学,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加拿大创业。他在加拿大做的就是垂直农业,利用自有的AI算法种植技术和自研软硬件优势,他的成本能比同行低40%以上。

2022年,他决定回国创业。“上海的蔬果自给率很低,只有40%左右,剩下的要从外省市运进来,物流成本高、损耗大,品质也不能保证,且受外部环境影响,容易供不应求。”秦楚汉说,国内市场远比加拿大大,加拿大总人口约4000万,国内仅上海就有2500万人口。

他创业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国内不够了解”,不擅长对接资源。通过“创青春”大赛与普陀团组织对接上以后,他慢慢摸到了门道。他所做的垂直农业简单来说,就是把植物放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通过人工智能自动给植物创造最好的气候,并一层一层叠加立体种植。但刚开始,他连放研发集装箱的地方都找不到。

了解到这一困难后,普陀团组织的小伙伴们帮助其对接合适场地建设垂直农场。一个箱子大约占地20-30平方米,年产蔬菜约10吨,毛利能达到50%左右。

这两天,秦楚汉一边在新办公室“创新里”建设自己的研发基地,一边与普陀的商场、居民社区对接,“如果能合理化使用空间,在商场建设垂直农场,我的蔬菜就可以直接卖进楼上的超市、饭店,在小区里可以直接卖给居民,又降低了运输成本”。

秦楚汉如今已把公司注册在普陀区,而此前,他的理想种植地是上海多个郊区,“其实还是市区好,能节省80%的运输成本”。据悉,墨泉生物现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产出,自有产品包括蓝莓、青菜、豆苗等,甚至还有中药,比如半夏、白术等。

医钛科技创始人钟豪章则把自己公司的产品定向开发和销售板块放在了普陀,“母公司做一些植入体的设计服务,新成立的公司要自己做产品,未来要自己生产和销售”。

目前,钟豪章正申报普陀区科委支持创新创业项目资金。他觉得,普陀“很实在”,不仅真金白银扶持创新项目,还为企业提供有吸引力的办公空间,“我联系团区委提出困难,哪怕不是归他们管的事儿,他们也一定会去协调,给你对接一个相关部门的联系人,给你答复,办事不推脱”。

普陀区委副书记周艳表示,普陀区将做好“联”字文章,联动各部门协同创新,团结凝聚更多优秀青年来到普陀、融入普陀、奉献普陀,实现青年成才与普陀发展的“双向奔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编辑/马晓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