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平区以稳健而坚实的步伐,全面推进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期间亮点频现,持续为区域文化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方面,更是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昌平区公共文化事业的亮点工程,引领着区域文化发展的新风尚。
综合空间树标杆。大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是提升昌平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社会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是昌平区集“阅读、展览、演艺、休闲、社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艺术综合空间,荣获第5届中国城市更新论坛“2022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可持续价值提升奖”“2022全国最受欢迎公共文化空间TOP50”等奖项,已成为昌平区助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及北京市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标杆。
文物活化展新颜。玉光寺、药王庙、永兴寺古戏台等众多历史建筑见证了昌平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昌平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昌平区通过文物活化利用,既保留了百年古建的原始风貌,又赋予文物以新生,让昌平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样入选国家公共文化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寺锦·回龙观会客厅,就是昌平文物活化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寓意“似锦年华,有寺锦陪伴”的寺锦,借助“回天计划”的东风乘势重修,得益于“回天有约”议事协商机制,成功转型升级为“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成为回龙观地区的形象展示平台、居民议事基地、文化生活聚场和志愿者服务阵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药王庙图书馆、永兴寺古戏台等。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以及以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为代表的文物活化利用空间的成功打造,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更为昌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昌平区将继续以匠心筑造高品质公共文化空间为己任,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推动示范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