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雨季的持续,“打野”圈又瞄上了野生菌。上周六,成都小伙小王和朋友跑去捡菌子,4个小时里一行人捡了近8斤野生菌,并在回家后做成3道菜食用。期间为了避免中毒,小王一行人还专门用识图软件判断菌子是否能吃,并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大蒜猛炒,“大家都觉得挺好吃的。”没想到过了一会,三个人均出现恶心、呕吐、胸闷等症状,严重者一晚上吐了8次。
7月21日凌晨1点过,一行人赶紧到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急诊科治疗,经治疗已恢复。据了解,单是7月份,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已经收治了6例毒蕈中毒的病例。
7月20日上周六上午,成都小伙小王和朋友三人专程来到龙泉山摘野生菌。
“大家周末也没事,就想出去逛逛,顺便捡个菌子。”小王告诉记者,当天他们一行人去了百工堰水库、山门寺水库附近,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捡了近8斤菌子,“我们捡得比较多,还专门挑选过能吃的菌子,没想到还是没挑出来。”回家后,三人一起做了不少菜,其中涉及菌子的就有三种,“炒菌子的菜有两道,还有一个做汤,估计有四五种菌子在里面。”
为了防止中毒,小王一行人还下了一番功夫。“通过(识图)软件搜这些菌子能不能吃,搜了两三个小时之后,出来的结果感觉都是能吃的。我们还加了蛮多的蒜,炒制过程中大蒜并没有变色。”
下午6点半菜做好后,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但到了晚上8点左右,小王出现了呕吐症状,“一开始有点反胃、头晕,我吐了两次之后感觉有点闷,但还能接受。”一起吃饭的其中一个女孩反应比较大,一晚上吐了8次。7月21日凌晨1时,三人赶紧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就诊,经治疗后现已恢复。
7月22日,记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了解到,7月21日确实收治了吃菌子中毒的病例。今年7月份,该院已经收治了6例毒蕈中毒(俗称“毒蘑菇中毒”)的案例。
“这6例案例中,有一部分人员是周边居民自行在山上采蘑菇,食用后导致的中毒。也有2例患者是在市集上从附近居民手中买回家食用之后导致中毒。”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夏义琴介绍。
目前我国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种类有900余种,但毒蘑菇的种类就有400余种。一旦吃了毒蘑菇,最常见的表现是胃肠道反应,“比如说病人进食完毒蘑菇约半小时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夏义琴介绍,依据菌子种类不同,也有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肝肾损害的情况,部分菌子还可能引起神经性中毒,“这部分病人有幻听、幻视的表现。”
夏天雨季是毒蕈中毒的高发期,很多市民会上山“打野”摘菌。“老百姓常用经验判断,也有一些市民朋友通过网上图片去对比,实际上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的,通过菌子外观、颜色没办法辨别菌子是否有毒。”
夏义琴表示,“不建议市民自行上山摘菌子食用,尤其是不认识的菌子,更不要去碰。”如果有市民不小心食用了有毒的菌子,建议尽快到医院就医,由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判定并给予专业治疗。“如果病人家里还有剩余菌子,建议一起带到医院交给医生,有助于医生辨别病人吃的菌种。”
文/颜雪 刘曦嫄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