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大学生“一言不合回家种田” 华工工科男盯上肉鸽回乡“分一杯羹”
南方都市报 2024-07-15 12:06

都说现在年轻人“内卷”,没想到卷到村里都挤满了大学生,这合理吗?

“大不了就回家种地”,这句自嘲的老话到现在似乎不再合乎逻辑。有人曾经视种田、养殖为就业“退路”,现在看来,这条路已经开始拥堵,也更加热闹。

《毕业第一站》第一期,南都、N视频年轻记者、编导、主播携若干待就业湾区青年组成观察团,以“新农人”为寻访目标,走进广东新农村,寻找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大学毕业生,看刚走出象牙塔的他们为何毅然返乡、如何在“百千万工程”的火热浪潮中找到新机遇。

摇摇晃晃几小时的山路土路,从广州来到梅州,我们要去见两个已经在老家乡村闯出一片小天地的大学毕业高材生,瞧瞧他们如何“巧妙转换新赛道,毕业即奔小巅峰”。

烈日灼热,竹影交错,驶过草屋,一幢农村平房外观充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意,门口牌子赫然印着“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看来是来对地方了。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 “回家种田”变农业经理人

“虽然身处旷野,但也没有与时代失去联系”

“我后悔过选错专业,但从来没后悔过回乡这个决定”

梅州蕉岭县尖坑村,静悄悄的农田一望无际,村口榕树边传来微弱的声响,远远望去,一位“精神小伙”开着电动车缓缓驶来,绕着上百亩农田“兜风”。他叫谢浩,大学毕业三年,也是一名农业经理人。健谈、幽默、乐观。

记得去年在短视频里见过谢老板的模样:黑框眼镜、冷白皮、长夹克、小白鞋的装扮似乎与农村格格不入,而今身上散发的自信与不羁已然与场景毫无违和。

他毕业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现名湛江科技学院)工程管理类专业,曾短期辗转广深在工地实习,“搬砖”、评估、勘测。而工程行业的“不景气”,让他盘算起了“回家种田”的计划。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在田里干完农活,立刻骑小电驴回家吹空调,晚上还可以去吃烧烤喝点小酒,不香吗?”谢浩爽朗的笑声传遍乡野。

带头种赤松茸 8亩试验田折腾出上万元盈利

返乡后,闲不下来的谢浩不甘止步于本已大规模种植的水稻,他沉下心钻进田野,学习农业种植技术之余,还留心洞察农民本身普遍遇到的困难、痛点。

后来,他加入到村集体农业合作社担任经理人,负责村农作物的生产组织、技术支持以及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现在农民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议价权,他们只会种不会销,很容易被动的烂价卖出”。

在被问到村里人为什么信得过他时,谢浩说:“毕竟是大学生”,他觉得大概也是看上他年轻,能用灵活创新的头脑赋能家乡跟上“百千万工程”的节奏,建设活力新农村。

去年春季,谢浩利用村里的荒地做了个尝试:重新开垦、埋上菌种,依着调研观察和网上补课学来的种植步骤,数十天后,赤松茸便从土里冒出头来。谢浩告诉记者,村里此前并没有人种植过赤松茸,“成本高,没经验,没人愿意去尝试”。一年两次摸索下来,施肥浇水、招工采摘,这块仅8亩的试验田在谢浩折腾过后盈利上万元,“第二次比第一次好了很多,而且现在有经验了,下一步种植的盈利空间肯定更大”,他信心十足地说:“我带头种出成果了,其他村民才会愿意尝试”。农忙时节组织村民科学收获的同时,他还会聘请困难的农户帮忙自家农田收割。

家乡遭遇特大水灾 复建复耕盘算种植新计划

如今返乡创业的门槛似乎并不是很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放下自己的身段,选择这条“身心愉悦”的赛道?谢浩想也没想就说:“我没有包袱,农业是我的兴趣,研究着怎样种植、管理,看着家里村里增收、做大,整个人就是快乐的。”

但这个豁达幽默、处事淡然的年轻人,前不久才遭遇梅州百年难遇特大水灾的打击。家里两百亩稻田颗粒无收,他说幸亏靠着种植赤松茸,弥补了一些损失,近期帮着村里复建复耕、发放物资,同时一个全新的种植计划已在心中运筹帷幄。

“我在广州深圳没什么人脉,你们帮帮忙打听打听更好的销路!”谢浩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计划过段时间,盘下村里废弃的小学,在教室里种植猴头菇,“在室内种植,稳定性肯定会比室外种植高很多,到时候能有不少赚头!”

而作为村集体合作社的经理人,他坦言唯一的压力便是弥补跨专业就业的知识缺口。“必须时常学习新的技术,体验种植领域新的事物,并且对市场保持敏感,才能进行合理的种植规划,对全村的农业生产给出建议。”如今普遍或前沿的种植技术,他也能随口讲出个门道——5G智慧农业、农业无人机、无人农场……谢浩平日的琢磨里均有涉猎。

谢浩告诉记者,虽然身处旷野,但也没有与时代失去联系,这两年忙里偷闲还去考了个农业经理人的三级证书。在故乡的大地上,他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与平静,“很多工作都会有所谓的KPI,每年每个季度要谈增长谈效率,干我这行还得看天吃饭,没法考核!”他笑着说:“我后悔过选错专业,但从来没后悔过回乡这个决定,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快乐,真的。”

毕业不久的青涩男孩 坐拥梅州最大种鸽养殖场

“更多年轻人加入,才能弥补只靠经验代代相传的短板”

“我们的鸽子屠宰场是具有供港资质的,将来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赏花、养鸟、品茶,如果再哼个曲儿,这些关键词往往与一些中年男人的形象直接勾联。只是,当这些标签放置到王梓颖身上却没有了“油腻”既视感,反而多了些许稳重和老练——二十来岁的小年轻,泡一壶红茶来开启谈话,属实少见。

王梓颖带着记者进入位于梅州兴宁市的养殖基地。他熟练地在肉鸽养殖棚、加工厂和孵化室来回穿梭,T恤、裤衩、拖鞋,黝黑的皮肤配上稍显青涩的脸庞,给人感觉“少走了三十年弯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王梓颖的官方身份,是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华工i人工科男盯上肉鸽产业 要回乡“分一杯羹”

从小在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生活,大学时来到华南理工大学修读土木工程专业,后来发现自身的兴趣并不在此,视野开阔的他看上了家乡肉鸽产业的前景,看到亲戚在兴宁从事种养初见起色,他决定回来“分一杯羹”。

“咕咕咕,咕咕咕……”鸽声远远传来,白羽轻盈掠过。在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的肉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排排鸽子笼整齐陈列,每层有多个小单间、大小适中,鸽子公母配对后被分配到各个“房间”里。鸽子在这里放心“恋爱”、悠闲共餐、分工“带娃”,个个活力满满。

在孵化房待了半小时,这里的高温和鸽子粪的气味已经让摄影记者拿不稳镜头,王梓颖依旧情绪稳定、毫无波澜。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开在村里的肉鸽养殖场,还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展开合作成立了省级的博士工作站。“这里是优质种鸽绿色循环养殖基地,我们这边三个养殖基地加起来近千亩,年出栏鸽子能有700万羽,可以说是梅州最大的种鸽养殖基地了”,王梓颖介绍道。

这位梅州养鸽大厂的“霸道副总”,其实是一个低调青涩、还有点“i”的工科男孩。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之后,放弃了在就读的土木工程专业领域寻找机遇,选择回到家乡梅州,在农业养殖赛道上以初学者的姿态尝试掘金。“毕业后做出这个选择时,家里有人支持,也有反对的声音。从大城市回到农村一开始是不习惯的,但我始终觉得时间会让我慢慢适应。”在亲朋好友的帮忙下,他一头扎进了鸽棚,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如今已经熟练处理鸽子养殖、屠宰、深加工等全链条上的诸多业务。

学计算机的00后女孩也来到了鸽子厂“打工”

他说日常爱好是“逛”蛋——逛孵化室里的鸽子蛋。“这里的蛋一半由种鸽自己孵化,一半放在孵化室人工孵化出来,这样可以提高产蛋和孵化的效率”,王梓颖托着刚孵化的雏鸽介绍说。年纪轻轻的他,也已经有了几年的肉鸽养殖经验,对其中各种门道了如指掌,不过,也早不是产业园里最年轻的了。

“这两年还来了不少00后”,他带我们认识育种员王红——一个计算机专业刚毕业的女生,坦言选择这个工作就是看中“能赚到钱”。王梓颖说,回家养鸽子以来,他一直尽力引入年轻力量,毫不吝啬地培养新农人,“高学历的人更具备创新意识,对行业的迭代改变作出贡献,只有更多年轻人才的加入,才能弥补我们只靠经验代代相传的知识短板,才能让我们的企业越做越大。”

王梓颖深知,鸽子养殖不只是与鸽子打交道,更要打开思路,拓宽业务范围,打造品牌效应。随着年轻、能创新的人才不断加入,他的想法也一一变成现实。

利用鸽子的肠道较短,饲料原粮经过消化后会残留更多有机质,他们将其加工成高端有机肥料;抢占预制菜产业风口,推出盐焗乳鸽、香辣乳鸽等预制乳鸽产品,解决行业出品不稳定的痛点;打响“陈小鸽”的食品品牌,创新制作自热鸽子汤等产品;加强营销及市场供应,产品直供山姆超市、钱大妈、大鸽饭等大型企业……

谈及未来发展,王梓颖还想往港澳进一步尝试,“我们的鸽子屠宰场是具有供港资质的,港澳是有前景的肉鸽消费地区,将来要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文/蔡肇宇 程健聪 吴泽嘉 叶晓文 陈艺丹 卢家焱 林子杰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多方探索发展甜高粱产业用好盐碱地
新华社 2024-04-09
变废为宝,这些年轻人盯上果园废果!
共青团新闻联播 2023-12-31
抢滩“黑五”,中国出海跨境电商平台要从亚马逊手上分一杯羹
​第一财经 2023-11-28
三地盒马村同时授牌,助力京津冀产业升级乡村振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7
群众转移 渔船回港 广东各地各部门严阵以待防台风
南方日报 2023-07-28
盛夏经济|暑期档创票房最快破百亿元纪录,这些上市公司分一杯羹
第一财经 2023-07-24
田间地头“读研”:广东高校建设科技小院培养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南方日报 2023-05-15
“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开赛 首设预制菜和非遗小吃竞赛项目
广州日报 2023-03-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