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摘帽”与退市并行 ST之后上市公司的脱困与重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14:14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随着退市新规逐步走向落实,A股正在加速形成常态化退市格局。截至6月16日,今年A股已有12家公司完成退市,24家公司锁定退市。今年4月出台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随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沪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完善财务类、重大违法类、规范类和交易类四类强制退市指标。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A股市场呈现这样的一幕,一边是政策高压下的常态化退市,一边是上市公司被批量“摘帽”。今年6月中旬,8家公司正式“摘帽”,今年已有12家公司的股票正式“摘帽”。这些被ST被摘帽意味着什么?从戴帽到摘帽期间都经历了什么?本文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摘帽公司,剖析背后的脱困历程。

“摘帽”与重生

 今年6月11日和6月12日,A股8家公司解除风险警示并复牌,成功脱帽。它们分别是东方海洋、正邦科技、金运激光、茂化实华、实达集团、中信国安、富吉瑞和慧辰股份。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8家公司风险警示解除的原因有所不同,涉及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性已消除、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涉及事项影响已消除、净资产由负转正等。“摘帽”意味着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改善,成为A股市场的正常主体。不过,也有仍有部分公司的基本面并未完全扭转,其面临的风险也并未完全解除,能否最终脱离险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A股上市公司的“摘帽”行动还在持续,*ST广田日前公告,股票交易自2024年6月18日开市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广田”变更为“广田集团”,证券代码仍为“002482”,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恒大供应商的救赎之路

在恒大集团辉煌的时候,各大公司为了加强与恒大集团的合作,可谓是使劲了浑身解数。很多家居、家装企业都不仅投入资源,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恒大集团爆雷之后,导致了很多家居企业出现了大量的坏账。广田集团就是最典型的一家。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ST广田2022年年度经审计净资产为-47.72亿元,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据*ST广田2022年年报显示,经过2022年23.44亿元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后,公司来自恒大的应收账款仍高达88.43亿元。广田集团不是个案,据不完全统计,公开披露受恒大牵连的上市公司超过二十家,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行业,包括如世联行、亚厦股份、江山欧派、顶固集创等一众供应商。在恒大集团坏账计提总额“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约一万亿元”的总量下多少大小供应商被拖入泥潭。

在恒大过去十年的发展中,叶远西创立的广田集团既是恒大的主要装饰供应商,亦多次在关键时刻为恒大挺身而出。2017年,恒大计划借壳深深房回A,叶远西第一时间出资50亿元助力老友;2020年,恒大惨遭股债双杀,叶远西再度援手,同意不要求进行回购并继续持有恒大地产 权益。随着恒大暴雷,广田集团货款、投资款全面坏账达到了68.3亿元,也是恒大欠款最多的供应商。2022年5月30日,广田集团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2023年1月6日,深圳中院决定对广田集团启动预重整程序。

2024年6月14日晚间,广田集团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暨停复牌的公告》,公司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业内认为,广田集团股票“摘星摘帽”,意味着广田集团通过重整后,前期的风险已彻底化解,经营有序恢复,项目正常承接。

据公告,广田集团通过执行《重整计划》,剥离了如应收恒大集团工程款、亏损子公司股权等非核心资产。剥离后,相关资产不再属于上市公司名下资产,公司仅保留了如红岭北建工数智大厦、货币资金、优质项目应收款项等资产,非核心资产的剥离,有效减轻了公司经营负担。据公告,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994.50万元,与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14233.20万元相比,亏损大幅度收窄。财务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4.83亿元,速动比率3.17倍, 流动比率3.2倍。债务清偿后,公司资信已逐步恢复正常,流动资金充足,各项经营活动已正常有序开展。

“猪周期”挽救正邦科技

在这轮猪周期遭遇破产重整的“江西猪王”—正邦科技在6月12日迎来“摘星”。由于本轮猪周期出现了史上最长、最难熬的周期底部,因猪肉供大于求,产能去化一波多折,全行业长时间陷于亏损,导致*ST正邦(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食品三家上市公司出现破产或重整的情形。

在2018年猪瘟疫情时,正邦科技不断扩张。待其生猪进入市场后,猪价进入下行通道,致使该公司亏损严重并在2022年资金链断裂,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直至2023年,双胞胎集团以及16位财务投资人,提供超43亿元资金,在2023年年底终结重整程序。

今年5月中旬以来,国内猪价迎来了一波坚挺上涨的行情。养猪业新周期孕育,下半年挣钱的预期加强。猪周期的拐点信号也给了产业资本重整的信心。今年5月10日,*ST正邦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已于4月30日向深交所申请撤销因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情形的退市风险警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收到产业投资人双胞胎集团及其他财务投资人根据《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以及《重整投资协议》支付的重整投资款项共计约41.1亿元。*ST正邦表示,根据《重整计划》,双胞胎集团承诺:本次重整完成后的24个月内,双胞胎集团将逐步启动自身生猪养殖、饲料等业务资产置入上市公司的重组程序,4年内完成相关业务及资产的整体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猪周期拐点信号明显。预计未来整个生猪价格还会震荡上行,这对于整个养猪企业至关重要。在过去两年中,一些头部猪企在亏损中挣扎,资产负债率一路攀升,还有部分企业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而猪价上涨将会从根本上缓解上述问题,为企业赢得更多腾挪时间和空间。

正邦科技方面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双胞胎集团带领投资人已为正邦科技注入41.09亿元,剩余资金也将于今年内到位。目前,正邦科技的负债率已经降至50.43%。不过,暂无债务危机的正邦科技,在经营层面要想恢复正常还需时日。“也取决于本轮猪周期的力度和持续性。”一名养猪业人士表示。

摆脱疫情后的“*ST西域”能否重生?

上市以来,两度因财务不达标处在退市边缘的西域旅游在今年5月实现二度“摘星脱帽”。这主要源自2023年新疆旅游行情回归,公司业绩达成摘帽条件。西域旅游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235%。

2020年,成立了19年的西域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西域)成功在A股完成上市。2021年,西域旅游创下上市265天即“披星戴帽”的A股“最快ST”记录。对于上市一年便被ST,公司在公告中称主要是受到疫情影响。“2020上半年,国内跨省组团游受限,下半年旅游旺季期间,新疆地区又突发疫情,景区关闭停业,直到9月初景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恢复开放并控制游客流量,在10月下旬新疆喀什疏附县又发生局部疫情,新疆旅游再次受到影响。由于受疫情多次反复叠加影响,景区接待游客人次较去年同比下降81%,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且亏损。”

后来,受疫情态势好转的影响,公司在2021年实现了第一次“摘帽”。这也源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内旅游业开始复苏,公司2021年财报也因此出现了巨大增幅。2021年全年的游客接待量恢复至疫情前的59%;2021年营业收入1.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96%;实现归母净利润2695万元,同比增长162.30%。但紧接而来的2022年,企业同样因为营收和净利润未达到要求,触发退市警告,再一次变成*ST西域。财报公布,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0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1.56%;实现归母净利润-930.11万元,同比下降134.51%。可以说,其两次被ST皆与疫情大环境下的行业低迷有关。

2023年,新疆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亿人次,同比增长117%;实现旅游总收入近3000亿元,同比增长227%。随着《我的阿勒泰》的热播,新疆的正在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作为新疆唯一一家旅游上市企业,西域旅游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公司在2023年还陆续拓展了多项新业务,新增投资项目西域青鸟,喀什演艺中心,赛里木湖文旅项目。资本市场也对西域旅游抱以较大的期待。

上市公司戴帽的方式也许“千篇一律”,但摘帽的过程却各有各的不同。每一家上市公司摘帽的背后都是一段艰辛的历史,也是一段奋斗的历史。无论如何,“摘帽”都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了严格的财务审查,证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已基本重回正轨。“摘帽”也代表着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公司的业务拓展和融资。

不过,也要提醒的,撤销风险警示并非万事大吉,部分公司尽管实现摘帽,但其面临的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对于“摘帽”公司来说,百废待兴,一切才刚刚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田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