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群体就业质量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今年以来,北京市人社局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为抓手,注重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质量,通过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等多种举措,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以来,已帮助4.8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在六区同步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汇聚重点行业优质企业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各会场围绕不同行业领域进行了划分,各区的倾向点也不尽相同,像东城举办的是“生活性服务业”专场,海淀是“互联网、人工智能”专场、西城是“金融、文化教育业”专场,顺义是“制造业、快递物流”专场,丰台是“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专场,大兴是“交通运输、建筑业”专场。“每一场招聘会都瞄准了区域内重点产业,这就让我们求职者有的放矢,求职效率提升不少。”不少求职者从这种细分中体会到了主办者的“用心良苦”。
据了解,今年以来,本市积极落实接诉即办“每月一题”要求,将“重点群体就业质量问题”纳入“每月一题”重点推进。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确定的“重点群体就业质量问题”,是在去年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向就业质量“好不好”延伸发力。“我们通过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等多种举措,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主任巩丽欣表示。
除了实施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项行动”之外,本市也在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吸纳就业作用,实施“以工代赈”,用好环境修复提升、道路恢复重建等项目,助力农民就业、增收。开展就业意愿摸查和岗位推荐,组织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农民高质量就业。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500余场。同时,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做实困难群体就业服务,精准推送岗位,帮扶“零就业家庭”近300人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已帮助4.8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此外,本市还将制定实施重点群体培训政策,提高培训实效性。开展数字化培训,增强重点群体适应数字环境的就业能力。开发更多就业见习实习岗位,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