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肿瘤、截肢……杜诚诚38年的人生中,总是穿插着这些令人恐惧的名词。尽管不得命运垂爱,但她却如“孤勇者”般越挫越勇,将狭窄的人生活出了自己的宽度,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生而为人的尊严。
14年来,杜诚诚为盲人朋友讲述了300多场电影,为90多部电影写下100多万字的讲解稿,让视障者也能“看”电影。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她的工作“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她还走出社区,受邀参加杭州第四届亚残运会闭幕式,为视障儿童及所有观众描绘主火炬熄灭的盛况,第一次让全世界听到了她的讲述,就像《人民日报》对她的评价:“声音是看得见的光。”
很少有人像杜诚诚这样评价自己,她说自己只是一个努力的人,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活着,就像她朋友圈里写的,“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啦,但还是想努力一下”。
在社区电影院为盲人讲解电影
受邀参加亚残运会闭幕式 为视障儿童讲解主火炬熄灭全过程
“玉鸟展翅高飞,向着‘潮涌’火炬飞去……
“它的飞行撩动晚风,轻轻吹拂跃动的火焰,是告别的时刻了——”
2023年10月28日,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亚残运会闭幕式主火炬熄灭环节,来自武汉的盲人电影讲解员杜诚诚,端坐在火炬下方,屏息凝视,清亮的声音穿透耳膜,将现场火炬熄灭的一系列视觉盛况,一一转化成简洁明了的文字,落入台下一排排视障儿童的脑海里。
这一切要从闭幕式前一周说起。2023年10月中旬,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杜诚诚用5分钟时间讲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37年人生。坐在台下嘉宾席位的沙晓岚,正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和此次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的总导演,被杜诚诚的故事感动到几度落泪。几天后,杜诚诚就接到亚残运会导演组的邀请,在闭幕式环节为视障儿童及所有观众讲解主火炬熄灭的全过程。
“当然愿意了,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大的活动,我做梦都不敢想。”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杜诚诚的激动之情依旧溢于言表。10月24日,杜诚诚赶往杭州参加亚残运会。即便已经为残疾人士讲解电影十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讲解经验,她却依然紧张到无措。
杜诚诚觉得,为盲人讲解电影只需要讲述视频呈现的画面信息,但亚残运会讲解不仅包含画面,还需要将历史、人文等内容串联起来。她举例说,比如闭幕式上有三个小孩乘舟而来,按电影方式讲述的话,到此就结束了。“但现场讲解则需要加上中国的人文历史,比如我们会加上‘这条小船叫中华第一舟,它向世界证明,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拥有造船渡水的智慧’等等。”
闭幕式倒计时只剩4天了,显然,留给杜诚诚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从进组排练到闭幕式上台前一刻,她马不停歇地参加每一场彩排,一遍遍修改文案,字斟句酌,极力将每一句解说词都打磨到极致。10月28日,亚残运会闭幕式完美收场。表演结束后,杜诚诚也收到了观众的“即时”好评,一位盲校的老师告诉她,“我们特别感谢你!因为有了你,我们的孩子能够在这场活动中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这在他们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将是一个非常难忘的经历。”
“感恩,感激,感谢。从社区会议室到亚残运会的讲述。”当天晚上9点多,杜诚诚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一刻,将这场看似遥不可及的“梦”加载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上。
你跟别人不一样 只有好好学习这一条路
采访期间,杜诚诚爽朗的笑声总是不绝于耳,让人很难将她和罕见病、手术、截肢这些可惧的词汇联系到一起。
其实杜诚诚自幼身体就不太好,11岁时,她的左腿上长了一个肿块,两条腿逐渐变得粗细不一。起初对生活影响不大,只是走路不太协调,跑步比同龄人慢半拍,全家人都没太在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肿块越来越大,父母这才重视起来,带着她四处求医,做了大大小小无数手术。直到初中时,杜诚诚被确诊为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疾病,全球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三,至今没有有效药物。杜诚诚就是被命运选中的那个,肿瘤虽是良性,但切了还会长。就是这场病,让杜诚诚的人生失去了很多可能。父母也曾直白地跟她讲过,“你可能跟别人不太一样,别的小朋友身体好,除了学习还可以做其他事,但你可能只有好好学习这条路,因为你的选择会少一些,路也会比别人窄。”
杜诚诚心里明白,也知道自己必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和别人同样的水平。除了学习,母亲还经常会带着杜诚诚观看一些主持人比赛的相关节目,有意培养她的兴趣,这也为她后来做电影解说埋下伏笔。相比母亲,父亲的爱则更含蓄一些,他总是将报纸上看到的励志故事剪下来,一篇篇读给她听。耳濡目染之下,杜诚诚也更加坚韧勇敢。
“其实,根据当时的政策,爸妈可以再要一个孩子,但为了照顾我,他们放弃了。”杜诚诚觉得父母的爱浓密而深沉,将所有的爱毫无保留地都给了她,也无力再去分心顾及其他。
2005年,杜诚诚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就在全家人以为杜诚诚的人生即将步入正轨时,病魔的爪牙却再次伸向了她。大一下学期,杜诚诚病情突然恶化,肿瘤侵蚀髋关节,她疼痛难忍。即便做了手术,杜诚诚也只能依靠拐棍行走。大学里每天上课的教室不固定,且需要楼上楼下奔波,这对杜诚诚来说太难了,她只能选择辍学,回家休养。
那一年,杜诚诚闭门不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令人痛苦的康复训练。直到第二年看到“武汉市帮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的政策,杜诚诚决定去报名考试,那是她许久以来第二次出门。2007年7月18日,杜诚诚顺利进入青山区蒋家墩社区,成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杜诚诚也是如此,她拄着拐杖为每一位残疾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努力把政府对残障人士的补贴落到实处。
“我的人生还是蛮有价值的。”那是杜诚诚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工资只有680元,但她觉得自食其力的感觉真好啊!
网上直播讲解电影
就连截肢 也变成了奢望
不幸总爱给杜诚诚“找茬”,命运又一次和她开了玩笑。
2009年12月,正值寒冬,杜诚诚正忙碌着为社区残疾人士更换二代残疾证时,髋关节传来阵阵钻心剜骨的疼痛。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纤维瘤脱节,之前手术嵌入的腰骨已被肿瘤侵蚀掉,腿骨全靠一张皮连接。“哎哟!把我疼的呀,就连最基本的喝水、呼吸,都疼得难以忍受。”
一条腿,那是任何人都无法割舍的部位,杜诚诚却巴不得立马截掉。那时,杜诚诚才23岁,正值美好年华,却为了截肢,跟着父母跑遍当地所有医院。但由于神经纤维瘤的生长部位血管密布,手术风险很大,如果截肢时碰上大出血,可能连手术台都下不来。即便下了手术台,术后伤口也很难愈合,因此很多医院都不敢冒险接手,“就连截肢,也变成了我的奢望”。
好在几经波折后,杜诚诚遇到了愿意为她冒险截肢的范里医生。手术一直从早上8点做到下午3点多,范里医生顶着压力推掉其他手术,带领团队竭尽全力解决术中、术后接连发生的各种危急和风险,用高超的医术和爱心帮助杜诚诚渡过难关。
“范医生就像我的神一样,给我带来了光。”回忆起那段生死经历,杜诚诚语气里依旧是满满的感激。虽然人生坎坷多舛,但总有一束光能照亮她,让她能够以乐观之心,从容面对。
做完手术3个月后,杜诚诚就回到岗位继续工作。虽然很多同事劝她“怎么不多休息一段时间呢?”但杜诚诚不想承受别人同情的眼光,她觉得自己身体虽有残疾,但依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工作对残疾人而言,非常重要。”杜诚诚说,相比之前闭门不出在家康复训练一年,这次能这么快重返岗位,正是因为这份工作让她有了精神寄托,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是从那时起,杜诚诚开始自学备考,“我觉得我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活过来,一定不能让没上大学的遗憾伴随我一生。”拿下本科学历后,她又接连考了心理学证书和中级社会工作师证。
“你会觉得人生不公吗?”北青报记者忍不住问了她这个问题。
“不觉得。因为我运气比较好,遇到的都是好人,像我的高中老师、范里医生、亚残运会的沙导。”杜诚诚觉得,自己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位好人,都是上天派来拯救她的天使。
“可能对别人来说,乐观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条件。但对我而言,则是必需品,我必须乐观。”杜诚诚觉得,人生嘛,总要学会哄自己,哄着哄着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很快乐。
桂师傅有三十多年没看过电影了 “我决定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似乎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都想为别人做点什么,杜诚诚也不例外。
2010年,杜诚诚听说武汉市残联要在每个区建立盲人电影院,青山区的盲人电影院正好选建在她所在的社区,她就报名成为志愿者,开始十几年如一日地为盲人讲解电影。
杜诚诚还记得自己讲解的第一部影片是《山楂树之恋》,讲述的是静秋、老三之间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第一次看影片时,杜诚诚被男女主之间纯粹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便想讲给残疾人士。正值国庆假期,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反复观摩影片,为每一幕精彩的画面撰写合适的解说词。
“刚开始没有经验,看了几遍后发现有的画面很长但内容很少,有的画面表达内容很多但时间很短。”杜诚诚意识到不能一味地去还原画面,最重要的是学会取舍,她便尝试看一分钟画面就写一分钟讲解稿。一部2个多小时的电影讲解稿,杜诚诚至少要翻来覆去看20多遍。每次写完初稿,她都会闭着眼睛再把电影听一遍,检查是否遗漏细节。
即便准备充足,杜诚诚第一次讲解电影时依然紧张到发抖。她至今都记得,当时周围一片寂静,除了影片的声音,她能清晰地听到坐在身边的视障老人、孩子的呼吸声,还有自己按捺不住的心跳声。
电影结束时,杜诚诚紧张的情绪还没平复下来。40多岁的桂师傅听完电影讲解后激动不已,走过来告诉她,自己眼睛看不见后,已经有三十多年没看过电影了,如今能重新体验看电影的感觉,还是很快乐。自那之后,桂师傅也成了盲人电影院的常客。
作为电影讲解员,杜诚诚经常会被邀请到盲校给孩子们讲电影。她记得有一次给孩子们讲解励志电影《特别的爱》,影片讲述的是智力障碍男孩从一名孤独的投篮者一路打到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励志故事。结束后,她问孩子们有何感受,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虽然我们都不完美,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一样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有时,学校也会为普通孩子举办一些特殊的体验活动,比如让正常孩童蒙上眼睛体验“听电影”。电影结束后,在例行一问的感受环节,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如果有一天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我也要勇敢地活下去。”孩子们的真诚回答让杜诚诚颇为意外,她意识到普通人也可以从电影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那一刻,我就决定要将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亚残运会彩排
为无数视障人士“点亮”黑暗 讲述90多部电影 写下百万字讲解稿
盲人影院多是视障老人和小孩,哪些电影适合放给他们看,这成了杜诚诚最关注的问题。同为残疾人,心思敏锐细腻的杜诚诚更容易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所以选片时,她也会着重选择一些温馨、励志且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影片。
为了让盲人朋友能真正地“看”懂电影,杜诚诚需要将每一个画面内容、人物表情、人物动作都“翻译”成文字语言传达给视障听众。一部电影往往要准备一两万字的讲解稿,短则耗时半月,长则一两月。若是《建党伟业》类的历史题材电影,她还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力图将电影故事完整清晰地传达给听众。但相比之下,最难讲述的还是科幻电影和动作电影,“动作解说多,场景切换快”。
若遇到最新上映的影片,杜诚诚还会自费到电影院反复观看,一坐就是8个多小时。轮椅进场多有不便,杜诚诚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常常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回家后再凭借记忆写下讲解稿。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久坐,她经常趴在床上写稿子,累了就换一个姿势继续写,或者拍打、按摩自己的腿,以缓解肢体酸痛。
14年来,杜诚诚为无数视障人士“点亮”了黑暗。截至目前,她已经为视障朋友们讲述了300多场电影,为90多部电影写下100多万字的讲解稿。
杜诚诚觉得,对残障朋友们而言,没有盲人电影院之前,他们只能通过收音机消遣解闷,现在不仅有了新的娱乐方式,还能体验到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她而言,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大幅提升,而且还有机会走上亚残运会的舞台,使更多人能够看到、了解残障群体。“这件事也许能改变大家对残疾人士固有的刻板印象,其实残疾人也可以很快乐。”
为盲人讲电影获习总书记感谢 “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杜诚诚的付出不仅得到社区残障人士的认可,还被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感谢。
2018年4月26日,这个日子深深印刻在杜诚诚的脑海里,她清晰地记得习总书记和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马上就要6周年了,真快啊!”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考察,见到了正在准备电影《建党伟业》解说词的杜诚诚。她介绍了自己为盲人讲解电影的工作,习总书记耐心听过之后,还追问她给盲人讲解电影的细节。杜诚诚介绍道,现在的电影都是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制作的,而对于电影里面一些场景转换、人物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信息,盲人则无法捕捉到,她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无声画面通过声音形象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电影。
听完后,习总书记点头肯定,“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之后,习总书记再次俯下身子,握住杜诚诚的手,对她说了一声“谢谢你”。这两句话,杜诚诚一直牢记于心,这既是习总书记对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莫大的鼓舞。
那天晚上,杜诚诚在朋友圈写道,“我与青山共成长”,直接轰动整个朋友圈,亲朋好友纷纷留言打趣要和她握手。
今年,是杜诚诚在社区工作的第17个年头。作为社区干事,她的大部分工作是围绕着残疾群体展开,她耐心倾听,化解他们内心的委屈与苦恼;她不辞辛劳,帮助残疾人士解决就业问题……从退役军人的档案资料整理,到武汉市残疾人社会心理试点工作,每一项活动中都能寻到她忙碌的身影。
即便是在疫情被封锁期间,杜诚诚也毅然坚守在社区一线,与同事们共进退。
“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少休息,有时一天就睡两三个小时。”杜诚诚回忆说,那会儿事务繁杂,人手不足,根本顾不上害怕。偶尔遇到社区居民不理解,或者做事的人心情不佳,她还需要去给予安抚和力量。
杜诚诚小小的身躯里,总是蕴藏着一股巨大的能量。202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青山区残联成立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队,杜诚诚任队长,对相关场所无障碍设施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进行督导和体验,并提出整改和优化的建议。
“这部法律中提到的影视类录像制品配备手语和口述音轨,是我最期待的,也是我最想推行的。”杜诚诚说,如此一来,残疾人士观赏电影会更方便。同为残疾人,杜诚诚或许有更多的感同身受,她也最懂他们需要什么。是机会!她一直强调着,是像她一样工作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参加亚残运会的机会,“总书记不是也说了嘛,‘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文/本报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