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探文明》:千年鱼桑文化里的农耕智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19:26

与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家蚕丝织物咫尺之遥,在湖州,鱼桑文化赓续千年,历久弥新,古村游学、桑基鱼塘体验和美食品尝等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农旅结合发展新格局。3月15日,系列纪录片《农耕探文明》将在CCTV-1 播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

桑基鱼塘系统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在这片土地稀缺的水乡泽国之中,人们挖塘排涝,种桑养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摸索生产的规律,让循环不息的能量在流动中惠及人类,千年农夫的智慧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如今,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仍留存有6万亩桑地和15万亩鱼塘,是中国传统桑基鱼塘最集中、面积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区域。湖州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利用桑基鱼塘内部的生物群落,养成了一套天然的生态循环系统。桑基鱼塘塘基上的桑林小路,见证了荻港渔民生态养殖的悠久历史。

种桑总是和养蚕息息相关,事实上湖州先民利用桑叶养蚕纺丝的历史,比桑基鱼塘的历史更为悠久,这可以在钱山漾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找到实证。依托湖州桑基鱼塘和其他旱地的桑树资源,湖州逐步发展成为历史上全国最大的丝绸产业基地,并赢得了“丝绸之府”的美名。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以细、圆、匀、坚、白、净、柔、韧著称于世,是明清时期中国优质蚕丝的代表,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名扬世界的民族品牌。历史上,当地人将一根根上等的丝线,转化为巨额的财富,最终成就了湖州的富甲一方。

由于受限于鱼塘的宽度和深度,桑基鱼塘并不适合机械化捕捞,因此一直沿袭传统的拉网式赶鱼。“翻塘”是桑基鱼塘一种古老的作业方式,主要是为了清理鱼塘里沉积的积年淤泥,实现扩大鱼塘蓄水的面积和深度,为来年提供足够的养殖空间。同时,这些淤泥又将给塘基上的桑树提供上好的有机肥,这种循环作业是湖州桑基鱼塘系统2000多年良好运行的重要基础。

伴随着桑基鱼塘冬捕高潮的到来,很多在外工作的游子纷纷归来与家人团圆。吃鱼汤饭是湖州渔民冬季捕捞后的习俗,一家团聚,庆祝丰收,传统的鱼汤饭一年一次 ,桌上的各种鱼鲜甚至比年夜饭还要丰盛,每一道菜里都必须有鱼。桑基鱼塘地道的物产只需用最朴素的技巧,就可烹饪出极致的人间美味。

周一到周五CCTV-1 18:20档,《农耕探文明》持续播出,跟随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探寻生生不息的中华农耕文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新“洛阳铲”:科技赋能千年文物活起来
新华社 2025-01-24
《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 感受浙江非遗的新时代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4
探寻绵延千年的生态智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11
让滩涂变粮仓 看太湖溇港里的治水智慧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04
展览上新!这些数千年前的彩陶讲述着灿烂黄河文化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15
《简牍探中华》确认失传千年的《乐》或找到实证
央视网 2024-03-31
《农耕探文明》今日开播 首次系统展现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5
图记 | 千年古茶万里香
新华社 2023-1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