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2023年成绩单曝光
国际金融报 2024-02-08 09:48

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业绩曝光。

记者近日获得一份未经审计的业绩表显示,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均实现盈利,总资产规模也稳步增长,整体呈现向好态势。营收和净利方面,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稳居前三。总资产方面,蚂蚁消费金融以2396.69亿元“一枝独秀”。

综合来看,消费金融“马太效应”仍在持续,并呈现头部化、分层化的特点,头部3家公司净利润占到28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的大半,头部、中部和尾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多位行业专家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如何发展与股东实力及自身战略息息相关。

受访行业专家指出,面对日益头部化、分层化的行业趋势,未来中小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要在场景、产品、客群上下功夫,同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走差异化路线,避免同质化竞争。

整体业绩向好

整体来看,28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均实现盈利,前三名是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分别实现净利润36亿元、20.72亿元、19.82亿元;营业收入排名前三的也是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分别是196.02亿元、156.33亿元、112.3亿元。

从总资产看,蚂蚁消费金融已经显露出实力,以2396.69亿元登顶。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分别以1764.21亿元、869.31亿元,排在第二第三位。

消费金融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对记者分析称,从曝光的28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来看,整体反映出了消费金融行业持续向好的态势,且梯队分明。从机构类型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仍占据绝对优势。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对记者表示,28家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均实现盈利,总资产规模也稳步增长,这说明经过多年发展,消费金融公司的整体风控、获客能力等综合运营效率已经有所提高,消费分期市场需求旺盛。

蚂蚁消费金融虽然总资产居首,营业收入达到86.29亿元,但净利润只有1.52亿元。苏筱芮表示,蚂蚁消金于2021年开业,两年内连续增资至230亿元。去年四季度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在2023年进行一轮快速的规模增长,而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消金公司需要在贷款发放时进行拨备计提,而拨备计提会直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由于一次性拨备计提大幅增加,而消费信贷的收入则会在未来逐步回收,出现的时间差导致今年净利润“突然变小”。

如果单从净利润看,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呈现黑马之势。杭银消费金融以8.02亿元的净利润排在第四位,长银五八以6.82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博通咨询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杭银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2023年实现较高净利润,主要是渠道扩展和管理较为成功,特别是线下的渠道方合作,在自营产品搭建完成后,起量就会比较容易。”

头部化、分层化趋势明显

从曝光的28家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来看,消费金融“马太效应”仍在持续,并呈现头部化、分层化的特点,头部3家公司净利润占到28家公司净利润的53.9%,第一梯队消费金融公司与第二梯队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相去甚远,头部、中部和尾部消费金融公司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表示,行业头部公司无论是从总资产、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上都跟中小机构拉开了明显差距,未来中小消金机构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只有在产品、客群等方面积极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构建起独特的优势,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而被淘汰出局。

王蓬博认为,头部3家消费金融公司在总资产仅占接近三成的前提下,占据了绝对份额的净利润,这说明消费金融行业的格局在慢慢固化,渠道和用户粘性在形成,同步发力线上线下的机构优势比较明显。

苏筱芮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头部化、分层化一方面与股东实力有关,强实力股东能够为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生态等全面赋能;而另一方面则与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是否拥有成熟的战略发展方向有关,在产品、场景等层面能否打造属于自身的竞争力。

王诗强分析认为,消金公司两极分化主要是由股东背景导致,头部消金公司一般能够从大股东获得资金、获客等方面支持,比如银行系消金公司可以从银行内部导流获客,而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能够从大股东处获得的支持相对有限,需要独自发展,从外部获客、融资,因此发展相对慢一点。

面对日益头部化、分层化的行业趋势,王诗强认为,中小消费金融只有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才能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坏账、降低运营成本,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收入。王蓬博建议,中小消费金融大力拓展渠道的同时,要做到线上产品和服务精细化,与其他机构的产品以及服务做出区隔度。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