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600年御瓷史 明清御瓷首次大规模集中回归故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20 11:41

近期,江西省博物馆推出2024年开年大展“御瓷归来”,展览联合故宫博物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等7家文博单位,展出御瓷精品文物18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占八成,展现明清两代官窑瓷器的高超生产技艺。

明清御瓷汇聚 讲述600年御瓷史

“御瓷归来”展览分为“何以御窑”“博采众长”“惟精惟一”“海纳百川”以及“生生不息”五部分,展览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的深度合作,实现了600年间经典御瓷代表作首次大规模集中回归故里。

江西省博物馆策划交流部主任 刘薇:首次成体系地回归故里展出,展品的数量和展品之精都是突破于以往,全面系统地向大家展示御瓷的文化,讲清楚在御瓷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特性。

展出作品中,有的文物属于首次走出故宫博物院进行展示,如成化斗彩三秋杯、康熙郎窑红观音尊、雍正葱绿釉碗,有些文物属于首次成系统规模展示。在展览的五个部分里,“何以御窑”主要向观众解读了御窑生产的规章制度和生产模式。

江西省博物馆馆员李雪蕾:因为景德镇御窑大家都知道,是在明清600年期间不断地提供御瓷,它进宫的三种方式,像每年按例烧造的大运瓷器,还有传办瓷以及进贡瓷器。像这些流程都是要求非常严格,制作也是要非常精良的,是不允许有什么瑕疵的。

御瓷拣选标准极为严苛,除部分最终进入宫廷外,为防止御窑瓷器和制瓷技术外泄,落选品也被严格管控,明代早中期采取就地打碎、集中掩埋。部分展区就展出了一批历年来考古发掘的御窑瓷器碎片,还原这段历史。

江西省博物馆馆员李雪蕾:可以看到像这个成化时期的斗彩碗,它看上去其实非常完美,没有什么瑕疵,但是它是因为“成化”的“成”字少写了一个点,因为这样的瑕疵被打碎了。其他的还有像发色不均匀或者是器形烧制走样,也是需要被打碎的。

另外,该展览还展出铜红料花卉纹试料碗、瓷套钵等明清时期“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展现那个时代御窑的研发能力,让观众进一步了解御瓷制作的背景和历史。

无所不工无所不精 600年御瓷展现超高技艺

明清时期,御窑厂汇聚历代名窑制瓷智慧,同时“跨界破圈”,在陶瓷以外的领域广泛汲取灵感,以“无所不工、无所不精”为追求,烧造出仿生瓷、薄胎瓷,呈现出浓郁的东方审美品格和文化气韵。

展览中亮相的一批文物,乍一看像是木器、漆器或青铜器,其实它们都是瓷器,其学名叫仿生瓷,可以仿拟人类、动植物,也可以仿照某种器物的色泽肌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专家介绍,仿生瓷出现于清代雍正时期,直到乾隆时期,仿生瓷才日渐繁荣。

江西省博物馆策划交流部主任刘薇:瓷器它有自身很好的一个特性,它耐腐蚀,就把它称之为不锈之铜、不朽之木、不腐之漆、不败之器,也就是它吸收了大家的优点,又弥补了大家的不足,形成了自身的这种独特的特点。

究竟是怎样的釉料配方,才能使瓷器呈现出竹、木、铜等不同的质感呢?以仿木釉为例,在各种釉彩中,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红釉,最适合模拟木器的效果。到了18世纪,窑工发现,如果以硝酸钾代替氧化铅为助熔剂,氧化铁红釉便可呈现出偏橘色的效果,视觉上与木器更加接近。

不断发现不断尝试,在经高温烧成的瓷胎上涂刷深浅不同的红釉,模拟出木器的纹理、节疤,再把器物放入窑炉中用低温二次烧造,从而让器物显出多层次颜色,窑工最终烧造出更逼真的仿木纹理。

观众 吴程博:它这个瓷不仅仅是瓷,它还可以仿石头、仿金器,我感觉还是很有意思。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御窑瓷器的数量和种类丰富,青花、甜白、红釉、酱色釉等瓷器均有生产。到了清代顺治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生产,在釉料、造型、纹饰等方面再度进行创新,薄胎瓷与厚胎瓷就是其中的代表。

江西省博物馆馆员李雪蕾:胎的薄厚也是一个可能大家平时比较容易忽略的艺术。像最开始的那一件,口沿处最薄是达到了0.8毫米,是已经非常难得的了。然后到了明代中期成化时期,它已经可以几乎达到了完全脱胎的程度,可以看到这些瓷片它是薄如蛋壳,从内壁往外看它是非常透的,能够直接看到背面的图案。乾隆时期的这个玲珑瓷碗,它本身就已经可以看到它胎体非常薄,瓷工还要在它身上雕出这些莲花纹,然后再填上釉浆,可能稍微多使了一点力,瓷胎可能就已经坏掉了,就不能用了,说明它烧造是非常难得的。

专家介绍,厚重端方、大气典雅的大件器物,轻巧秀丽的薄胎瓷器,烧造时极易开裂、变形,烧制难度都非常大,需要千百次反复试验,才可能得一件成品。这些御窑瓷器精品,都凝结了大国工匠的高超智慧。

御窑瓷器海纳百川 汇聚多元文化精粹

明清两代,御窑厂瓷器烧造技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本次展出的众多文物,堪称这个时期御窑经典作品,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隐藏在御瓷里的中外文明交流印记。

明清时期,中国陶瓷生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西景德镇,并形成了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御窑厂。600年间,瓷器烧造技艺、品类不断推陈出新,经典佳器层出不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传统的青花瓷为白地青花,属于釉下彩瓷器。本次展览也重点展示了中国古代青花瓷烧造黄金时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

江西省博物馆馆员李雪蕾:青花在明清600年间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这件永乐时期的梅瓶,它的整个造型是非常端庄典雅的,它采用的是当时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进口的苏麻离青料,高铁低锰,它发色非常漂亮浓艳,像这个上面有一些黑色的斑点,我们就称为它的铁锈斑,它是当时苏麻离青料的一个典型特征。外来的进口料绘制了我们中国传统的这种花鸟,也是中外文明结合的一个体现。

明清时期,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各文明的文字、纹样、造型、工艺技法甚至生活方式等,也在御瓷上留下了文化交流的印记,成为景德镇御窑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江西省博物馆策划交流部主任刘薇:像我们这一组瓷器都是具有中西亚风格的这样的一组器物。从郑和七下西洋将御窑瓷器作为国礼,到江西景德镇瓷器行销海外成为全球化商品,我们的中国瓷器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一件件日用品和艺术品,而是成为文明之间对话的桥梁,传递的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和平友好、美美与共的精神和气度。

为了让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观众能够更好地体验展览,江西省博物馆还设置沉浸式的观展空间,多个多媒体互动项目适配年轻人的喜好,让文物展览成为寓教于乐的打卡点。

江西省博物馆策划交流部主任刘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让大家感受陶瓷的美与厚重,认识文物、理解文化,感受千百年间中国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观展|“御瓷凝瑞——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于恭王府博物馆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2
一年半理赔41次 网约车司机疯狂“碰瓷”终获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6
开年看开窑 青瓷“盲盒”你见过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4
青花瓷雪雕、“雪墨画”……又是被尔滨雪雕“硬控”的一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2-29
65件明清文物差点被“出口” 海关及时拦截
央视新闻 2024-12-27
内蒙古文物大展来袭!打击文物犯罪成果斐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21
碎屏手机当道具!起底五花八门的“碰瓷”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04
女网友主动邀约还劝酒?小心落入碰瓷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