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门18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从4方面提出11条政策措施。指导意见提出,引导高校通过新建、改扩建、修缮、装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补齐高校学生宿舍短板。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宿舍面积缺口大、具备新建条件的高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新建一批学生宿舍。鼓励新建宿舍参照本科生四人间、硕士研究生两人间、博士研究生单人间的标准规划建设。引导地方政府优化利用闲置资源,为高校学生宿舍“拆旧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转住房。
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问题,不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学生抱怨学生宿舍条件差,还住六人间、七人间;有的高校明确,不再向专业硕士提供校内宿舍,让这些学生自己到校外租房。7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对高校学生宿舍建设提出新要求,这有利于改善高校学生住宿条件,但建设高校学生宿舍,既要考虑高校在读学生的现实需求,又要结合未来10~20年适龄学生的变化,有系统的前瞻性规划。可将自建宿舍与后勤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优化学生的住宿环境。
我国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确实比较陈旧,有的装备还停留在本世纪初,在宿舍楼里没有洗衣房、阅读室,宿舍里也没有空调。这样的住宿条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此,近年来有学校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宿舍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住宿的满意度,但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学校的住宿条件一直有意见。尤其是硕士和博士,有的也是住三四人间,这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颇为不便。
为此,对于学生住宿条件紧张的高校来说,新建、改建、修缮学生宿舍就很有必要,要通过新建、改建宿舍,扩大宿舍供给,通过重新装备宿舍,让大学生享有更便捷的寄宿生活。但是,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宿舍,都涉及资金问题,这要求高校量力而行,做好长远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世纪初高校为扩招征地盖楼,就曾导致部分高校欠下巨额债务,影响高校的发展。
为让高校重视建设宿舍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与宿舍面积达标挂钩,将高校学生宿舍达标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对学生宿舍面积总量缺口大、学生反映强烈的高校,原则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标,问题突出的要压缩招生指标。按照这一要求,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就必须加强宿舍建设。而这还是全部由学校来解决学生住宿的思路,需要理性看待。
未来10年,我国高校面临较大的扩招压力,因为2016年、2017年是我国新世纪出生人口的高峰年,这些孩子在2034、2035年进入大学,同时,我国有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所以,我国大学还会进一步扩招,包括本科生扩招与研究生扩招。如果由学校解决所有学生的住宿,那么,学校为扩招就必须新建宿舍,否则只能选择不扩招。而不扩招又面临社会期待提高本科录取率、研究生录取率的压力。近几年来,部分高校扩招研究生,而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有限,就让专业硕士自行在校外租房。
由高校新建、改建宿舍是一条现实路径,但必须考虑10年之后的适龄学生的变化。2017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下跌,到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这一数据已经低于当前我国大学的招生计划数,也就是说,我国高校的校舍资源在10多年之后,将出现过剩、闲置,就如2018年前后我国新建幼儿园,而2022年后就出现大批幼儿园关停一样。
如何既解决眼前的宿舍资源紧张,又考虑未来适龄学生的变化?可行的办法是,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将自建宿舍与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结合起来,即高校可自建部分宿舍,缓解宿舍资源紧张问题,同时在政府支持下,开拓校外住宿资源,将校内宿舍和校外宿舍(公寓)资源整合起来,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主选择,政府和高校对学生租住校外宿舍(公寓),提供一定的补贴,保障其公益性。这一方面会让学生的住宿有更多选择,也让高校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更多精力用于教育教学。
文/蒋理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