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因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每年的11月26日是全国心力衰竭日。业内专家表示,心衰在全球范围内有防治的策略和经验,公众应积极了解心衰的防治知识,守护心脏“不停摆”。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介绍,目前心衰已成为心内科常见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会产生严重不适症状,并且心衰容易反复发作,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最常见的心衰病因是高血压和冠心病,其他常见的病因还包含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心律失常等。”张健说,妊娠、肿瘤及放化疗、甲亢、贫血等也可能会导致心衰。
张健介绍,心衰急性发作前会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咳嗽咳痰、活动耐量下降、劳累或平卧后气短、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症状,如继续加重可能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四肢发冷、意识模糊甚至晕厥死亡。
部分患者既往患有心衰,经治疗后病情平稳,也可能因为病因未解除或未规律服药、不合理用药再次出现急性心衰相关表现,这被称为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专家建议,一旦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必须马上送医。此外,若患者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或扩心病等,在平时常规治疗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无心衰表现,监测血压、心率、体重,及时复诊和调整用药,减少或防止患者出现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要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同时提升心脑血管健康观念,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
“心衰属于慢性病,容易反复发作,建议心衰患者要长期或终身进行合理的生活方式管理,这是对心衰进行有效防治的基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副主任张宇辉说,生活方式管理包括戒烟限酒、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焦虑抑郁等。
合理的药物治疗是心衰防治的关键。张宇辉介绍,多项研究证实,科学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衰症状,延长生存期,减少住院或看急诊的次数。当心衰症状缓解后,或者心脏结构功能正常后,患者仍需长期服药。
根据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聂宇、胡盛寿等发表的研究显示,多功能蛋白聚糖能够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修复,可以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影响细胞增殖、生长、迁移等功能,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经过规范治疗及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可恢复。”张宇辉说,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心衰反复加重,进入终末期心衰状态,就需要考虑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外科治疗手段,如心脏移植、左室辅助装置植入等。
专家提示,一些治疗肿瘤药物、抗抑郁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会导致或加重心衰,建议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前系统评估心脏功能,并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