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那些年,我和电影的光辉岁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6 18:00

作者清凉

记得小时候,学校放课后回家,我背着厚重的书包每次都要经过一条马路,柏油路上行人和车辆都慢悠悠的,好似长眠后刚刚醒来,被一股静谧的祥和之气包围着。这条马路的尽头是文化宫,它是市民从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我家的对面就是文化宫。

那里面常年驻扎着许多文艺青年,就好比如今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相当有势力,文化宫里有吹笛子的、拉二胡的、画画的、写毛笔字的,一年四季都很热闹,运气好的话也能赶上看一场露天电影。

由于小学生的日子清闲到令人可耻的地步,我才每次放学第一件事不是先回家,而是去文化宫里待一会儿。

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个叫小钰的姑娘,她肉嘟嘟的脸上长着一双如紫葡萄珠一般的大眼睛,她和我一样大,情况跟我差不多,觉得回家没意思,我们两个没有多大出息的小学生,从此以后约好一起来文化宫看电影。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两个人的运气都还不错,自带小板凳,每次都能找到好的位置坐下,对于露天观看电影的人来说,观影的位置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我俩会去占领第一排,这样就不会被个子高的人挡住视线,观影的体验也极佳。

时间一点点过去,我上了中学,看电影的事,被我拖了很久,小钰考去了别的中学,我们靠写信联系彼此;我骑着单车,放学回家经过文化宫门口,看到从里面走出几个一边抽烟一边骂骂咧咧的小混混。

文化宫已经不再是以前文青们占领的地盘了,如今它是混混们争当老大的角斗场,有个叫龙哥的后来成了那一片区域的掌管者,在文化宫里开了一家舞厅,还有一个露天卡拉OK,顺带卖DVD,放在音响旁边的一个塑料箱子里,除了王晶导演的片子,里面大多是周星驰的电影,但是盗版居多。

那段时间,每个夜晚里,我都是枕着从远处飘来的音乐声入梦。

经常有人在唱beyond的《光辉岁月》,跑音跑的很厉害,堪比杀猪声,估计是因为唱得实在太难听了,连龙哥都听不下去了,所以才改放了原声,于是,日后我很多个夜晚都是在这首《光辉岁月》的不断循环中沉沉睡去……

时间一晃,大学也毕业了,小钰出国留学深造,我们有时候会在手机上FaceTime,互推彼此最近喜欢的电影。

看电影也从室外变成了室内,从看学校包场的电影换成了在APP里下载购票观影,从以前一群人看电影到如今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多年后终于悟道,只要生活中还有电影陪伴,都不会觉得灰心失望。我喜欢看电影,它原来是这般自我的事。

再后来,我有年搬家,搬到离电影院很近的地方,我家楼下有个商场,商场的五层有家电影院,我下班后都会在里面逛一下,去查看最近有什么新电影上线,每个月花在看电影的钱都逾过千元。

周末的话就会看早场的电影,只因为那个时间人很少,空洞洞的影院内,观影的时候会有种包场的错觉,那感觉挺妙的,让我想起小时候和小钰一起在文化宫看露天电影的时光。

人在电影的世界里是纯粹的,会暂时抽离现实的世界,我看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张曼玉和梁朝伟就算不说话,两个人高冷的坐着,也能感受到千言万语。

那种感觉是有温度的,好的电影会有温度,你会被电影里面的人物带着走,人物,故事,演员的演技,导演讲故事的能力,你都能直观的感受到,包括电影中所传达的情绪,里面的人笑了,你也会跟着笑,里面的人哭了,你也会跟着哭。

这样想来,观众才是最好的演员。

其实,人生也不过一场戏,你把自己的一生从头到尾演绎一遍,就是电影;只是我们都不可以入戏太深,还要记得出戏。

曾经那些打动过你的某个电影情节,不过是刚好演了你自己;现实中不可以放肆的,电影里可以,现实中不可以造作的,电影里可以,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电影里还可以。

多年过去,方知,那些在电影院里播放的故事,不过是芸芸众生的我们。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专栏|走上与美术沾边儿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专栏|走上与美术沾边儿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随笔|银幕下的阴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随笔|银幕下的阴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3
专访|新人导演陈小雨:比电影评分、奖项、票房更重要的是拍电影和看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写作|张五四:看电影的“快乐”
作家联盟 2023-11-13
每场平均1.8人,近60%影院关门:电影院能挺过疫情吗
中国新闻网周刊 2022-04-09
“惠民季”开启“影视京城·一起看电影”主题活动 发布“名家电影片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