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黔两地优势互补:贵州五谷蛋 湾区卖得火
广州日报 2023-09-27 11:36

“从0到1”建链补链,“接2连3”的品牌化“变现”,从下游到上游强链稳链……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政府“主导”变“搭台”,产业“输血”变“造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重要。广黔两地优势互补、双向赋能,激活“一条链”的内生动力。

“从0到1”:建链补链,深度贫困村变乡村振兴示范点

从纳雍县曾经的9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山高、坡陡、路窄的李子村花香四溢,从“0到1”发展出能致富的芳香产业,破题的关键在“建链”。

“早在2018年,广汽集团便开始探索谋划‘造血式’帮扶。”广汽集团派驻毕节帮扶干部李松伟介绍,公司结合自身汽车后市场对车载产品的巨大需求和李子村的自然条件,在这里发展种植了薰衣草、芝樱等芳香作物200亩,并捐赠帮扶资金,注册成立公司,打造一条“种植-加工-开发-生产-销售”三产一体、连通广黔两地的芳香产业链,逐步探索出“广州总部+毕节基地”的产业协作模式,芳香产品的销售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

种下一片花海,兴了产业也富了村民。通过芳香产业,当地村民能够获得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公司分红三笔收入。李子村的人均年收入也由2018年广汽集团帮扶前的2500元增长至现在的12000多元。

“造血”过程中,如何最大化发挥两地独有优势,巧妙“补链”同样重要。距离李子村230公里外的安顺西秀生猪养殖基地,占地面积800余亩、总投资4.1亿元,时下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存栏能繁母猪近1.2万头,年出栏仔猪约31万头。

“从产业布局来看,我们结合广黔两地优势,采取‘两点式’的生产方式。”广州越秀农牧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越秀农牧贵州区域公司总经理刘忠介绍,考虑到广东靠近沿海港口,饲料原料价格低等优势,将生猪送往广州育肥;依托贵州自然环境、防疫条件的独特优势,将种猪留在贵州安顺繁育。

项目的流转土地辐射周边,建成后还能至少扭转周边三个“空壳村”的现状,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至少增加30万元的收入,并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我们大致测算了一下,在这个项目的带动下,每年三个村的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大西桥镇党委书记沈宽祥告诉记者。

“接2连3”:品牌化“变现”,农产品变爆品

惠水县的鲟鱼养殖基地四面环山,常年维持16-22摄氏度的水温,成为鲟鱼绝佳生长地。然而,让一条活体鲟鱼“游”进大湾区市场,高昂的运费是难题。去年5月,荔湾区和粤黔工作队黔南工作组引入广州企业,对惠水鲟鱼进行“全方位开发”,将鱼头送入广州各大酒店开发成鱼头汤,鱼肉制成鱼丸、鱼饼、水饺,鱼骨制成鱼骨面条,产品研发让“一条活鱼”变“一鱼多吃”。通过“鲟乡记”“布塔尼”等品牌设计,惠水鲟鱼走上更具产品附加值的品牌化之路。通过预制菜,鲟鱼将打破淡季消费限制,走向更大的市场。

“鲟鱼是个‘好产品’,广州企业进来后,要把它变成‘好商品’。从‘好产品’到‘好商品’,玩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变现’。”广州绿野鲜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CEO刘建伟说,公司通过品牌的不同定位,除了经营活体鱼、鱼子酱、预制菜,后续还计划切入餐饮赛道,通过产业化、品牌化运营,进一步提高鲟鱼的变现能力。

农业品牌化的过程,就是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标准化控制、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过程。9月中旬,毕节盛园蛋业有限公司厂房内,标准化生产线、规模化养殖、专业化配送等保障体系一应俱全。工人们手速飞快,正将流水线上一枚枚刚产下的“贵州五谷蛋”装盒、打包。18小时后,这些新鲜鸡蛋就能顺利抵达广州市场。

从2016年养殖规模70万羽、每天仅200件左右的惨淡销量,到如今发展到210万羽、日销2000件仍供不应求,毕节盛园蛋业有限公司养殖场负责人张永建,参与并见证了一枚“贵州五谷蛋”冲出乌蒙山、爆火大湾区的传奇旅程。

转机出现在2016年。张永建回忆,在粤黔协作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毕节4家蛋鸡养殖企业赴广州与商家座谈并达成了合作。“以前我们的鸡蛋是通过‘中间商’先卖到贵阳,再辗转卖去广州。”张永建说,现在公司直接与广州商超对接,不仅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销量也大幅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市场5枚鸡蛋中,就有1枚是贵州蛋。“贵州产品品质好,为了破解‘贵’的难题,我们组建了广州消费帮扶联盟,采用以销促产的方式,一个时间阶段将所有订单集中在一个厂,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价,也在流通中塑造了品牌。”广州市协作办综合调研处处长张世学告诉记者。

从原产地直达大湾区,同样带来了双向互惠。钱大妈目前在全国有3000余家门店,对鸡蛋的需求量很大。“我们与筛选出养殖规模大、出品好的厂家合作,按照我们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订单化的养殖和生产,既有品质和新鲜度,也保证了供应的稳定性。”广州市钱大妈农产品有限公司华南区域采购负责人练从锋表示。

从下游到上游:创新赋能,产业链更稳更强

在贵州蒂菲尔服饰(即贵州蒂菲尔服饰有限公司)的无人工厂内,工人们正在为下个月中旬的正式投产做调试。如今,这家带有“粤企基因”的服装企业,借助多个易地搬迁点所引入的人力资源,已经在黔南州站稳了脚跟。为了打造更高效的“大爆品”基地,贵州蒂菲尔服饰一方面从广东引入物流合作伙伴合力打造“云仓”、提高终端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无人工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订单交付能力。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产业数字化正在促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重塑产业流程,加速传统动能转化,向着更广阔的市场进发。从一楼到三楼,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通过自动化的运输,被输送到贵州蒂菲尔服饰的生产线上。从生产的一开始,每件衣服就拥有了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借助这个“身份证”,系统便能在线实时记录它从制造、搬运、分拣到打包的全过程生产数据。“通过AI、5G的新技术,我们实现了生产线的数据管控。”贵州蒂菲尔服饰董事长徐任志介绍说,如果有的新员工慢一些,生产线上便可能出现“塞车”。管理人员借助可视化的数据管控,便能迅速发现这名员工,统筹分配工作任务,来最大限度地达到生产线平衡的目的。包装员工在工位上,按照标准化包装的操作视频,就可以边干边学,提高生产效率。

借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以创新赋能贵州产业基地,深耕国内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毕节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广州王老吉药业有限公司正在用广州的创新资源,着力打造毕节基地的食品板块润喉糖系列产品。“建厂开始,我们就盈利了。我们希望通过润喉糖这个产品,做一个更高端、小而精的企业。”广药王老吉(毕节)产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姚骏表示,刺柠吉研究院已成立,润喉糖技术研发中心也已挂牌,还设立了重点实验室,21人的科研团队已经入驻。广药王老吉(毕节)产业有限公司获评贵州省2023年创新型中小企业,正在争创专精特新企业。目前,润喉糖1/3的加工已放在毕节,下一步成长空间会更大。

“从饲料到鱼苗,我们会用广州的技术平台开发出来,结束(产业链上下游)单打独斗的局面。”广州绿野鲜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CEO刘建伟表示,未来会把鲟鱼的整个加工业放在贵州,把鲟鱼产业做大做强。

文/赵方圆 杨博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