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科学“无人区”的勇气和动力从何而来?“科学探索奖”激发“从零到一”创新探索
南方日报 2023-09-25 11:06

从全球首个数字点火,到全球最大巨型屏幕、虚拟烟花、裸眼3D等令人炫目的体验,科技元素成为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最大亮点。

如今,科技进步不仅带来人们生活的改变,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在未来探索中,科学家们承担起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的探索者角色,而来自国家和社会力量持之以恒的支持,则成为了科学家们最强大的后盾。

9月23日,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举行。十大领域青年科学家首次集体亮相并领取奖杯。“科学探索奖”发起人、评审和获奖人等近200位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属于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荣耀时刻。

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走过五年的“科学探索奖”,不仅成为让科学家如像明星般在聚光灯下讲科学故事的“舞台”,同时也为青年科学家们敢闯“无人区”增添了勇气和动力。

打造科技人才成长道路的能量“补给站”

“这是新征程的第一步,期盼获奖科学家能贡献突破性、颠覆性、捅破天、打碎‘卡脖子’枷锁的创新成果。中国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中国的强大靠在高科技领域有作为的你们。”在第五届“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表达了对青年科学家们的期盼。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可自由支配总计300万元的奖金。“科学探索奖”采取企业出资、科学家主导、基金会运营的模式,纯公益属性,不求商业回报,是腾讯践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重要探索之一。

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科学探索奖”本着“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做好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道路上的能量补给站;“不拘一格选人才”,坚持“破五唯”,“科学探索奖”在评审中不唯论文、帽子、奖项、学历、职称,看重的依然是青年科学家的潜力和抱负。

“这些原则不仅是为了奖项公正,更是为了守护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奚丹表示,“短短五年,探索奖让我们看到,‘信任的种子’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希望的灯火’可以燎原成夺目的彩霞。”

据了解,五年以来,“科学探索奖”累计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勇闯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无人区”。“科学探索奖”获奖人中,共有7位的研究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2位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众多获奖人在国际核心科学期刊上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今年,颁奖典礼上又出现许多“新面孔”: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产生,数学物理学、交通建筑领域首次出现女性获奖人,不少机构和地域实现了“科学探索奖”零的突破……数个“首次”带给奖项多元化面貌,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科研生态的不断优化。

社会力量激发“从零到一”科技探索

“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青年科技人员更是求贤若渴。当然,基础研究一般是需要潜心长期做,往往我们都说要坐十年的‘冷板凳’。”作为“科学探索奖”的评委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探索奖”发起人邬贺铨对于该奖给予青年科学家带来的帮助可谓深有感触:在获奖人每年提交的科研进展报告中,频繁提及“对开展探索性研究更加充满信心”“开展了更多的探索性研究”“有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工作”等等。

“获奖前我们就是典型的‘青椒’,尽管一直在努力,但一直得不到认可,那时候真可以说是信心跌到谷底,获奖意味着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肯定,人的精神面貌变了,感觉更有力量、更有信心、更有干劲了。我相信每一位青年科学家都会有这种感觉:人生获得的第一次认可是最难的。”作为2019年交通建筑领域获奖人的西南交通大学邓自刚,在谈到“科学探索奖”对青年科学家带来的意义时就坦言,在做前沿和未来的探索时,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获得认可非常困难。

“国内很多奖项是鼓励已取得的成果,‘科学探索奖’则是去发现更多优秀人才,鼓励年轻人去探索。‘科学探索奖’非常纯粹,就是鼓励探索,奖励有潜力的人。”在复旦大学校长金力看来,“科学探索奖”是让青年科学家心无旁骛、专注创新的一个“宝藏”。

“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科学家们勇攀科学高峰的动力之源,腾讯的初心始终是尽可能发挥社会资金更为灵活的优势,力求成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的有益补充,探索社会资金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研的创新模式。”奚丹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今年是“科学探索奖”五周年,也是腾讯践行科技向善、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五年,“希望让科学家更有底气、有定力潜心基础科研,激发更多‘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原动力”。

长期主义支持科技人才勇闯“无人区”

《求是》杂志刊发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在创新人才的成长过程中,破土而出之前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浇灌,而只有举各方之力才能实现“细水长流”。

而回顾“科学探索奖”五年历程,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探索出了企业出资、科学家主导、基金会运营的创新机制,同时还有来自腾讯这样的社会力量在践行科技向善、长期主义投入科学资助的承诺和行动。

“通过持续资助基础研究领域,希望助力科学家进行自由探索、原始创新。我认为这也符合国家对基础研究重视的趋势。当然,要沉下心来做这件事情,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国家的相关部门和腾讯这种社会力量一起努力。”在邬贺铨看来,“科学探索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力量评奖的重要范例,对国家科技发展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引领、支撑作用。

“我高兴地获知,腾讯公司将长期资助这个奖项,我相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奖’一定能成为我国最出色的科技奖项之一,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与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也认为,“科学探索奖”本身就是对中国现阶段如何建设科学奖励制度的有效探索。

“现在全国的平均亩产是130公斤,很多地区也能够达到250公斤,我们的短期目标是突破300公斤,5-10年希望能达到400公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认为,大豆的产量通过作物“驯化”还能提升一到两倍。

“全世界每年脓毒症(患者)有将近5000万。作为医生,不管我们多么优秀,我们都只能够救助有限的患者。但如果我们能在根本问题的科研上取得突破,那就不仅是帮助自己国家,也能帮助全世界解决很多患者的生存问题,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认为,过去这么多年的研究仅仅是打基础,仅仅是个开端。

“通用的量子计算机应该会在20年之内出现。因为我们一旦把量子纠错解决,再能够解决量子比特数目大规模扩展和集成的问题,那么通用的量子计算机,至少是几万个、几十万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我认为,在20年之内是非常有希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认为,量子计算的研究5年应该会出现又一个拐点——量子纠错……

从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科学探索奖”获奖者的“奇思妙想”中不难看出,虽然未来看似很远,但是探索者已经在路上。

文/叶丹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点亮科学梦想,激发探索勇气
光明日报 2024-09-09
49人上榜!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
中国科学报 2024-08-26
“科学探索奖”揭晓新一届获奖名单 每人5年内将获得300万元奖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6
3年29位青年科学家获美团青山科技奖,每人奖励100万元用途不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中外科学家聚焦材料科学“从零到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9
2024年“科学探索奖”启动申报 每位获奖人5年内将获得300万奖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4
48人获得今年“科学探索奖” 首位外籍非华裔获奖人诞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4
第五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揭晓 5年资助248位青年科学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