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首个国家公园将诞生
解放日报 2023-09-13 08:04

1989年,23岁的陈声文从园林专业毕业后来到浙江衢州开化县苏庄镇的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当技术员时,20岁的本地人汪树龙正干着伐木的营生,偶尔打猎。两人都记不清彼此间第一次相遇,只记得“总有交集”。

此后,陈声文一直在古田山工作,内容包括巡山护林、科学监测等各个方面,如今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综合行政执法队科研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汪树龙曾外出做过木材生意,2008年回到家乡做了护林员。因为熟悉山林情况,汪树龙常给进山的科研人员当向导,并从中学会了使用GPS定位器、安装红外相机等新技能,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科学家”。慢慢地,两人的交集更多了。如今,红外相机网格遍布保护区各处,大部分有他们的足迹。

陈声文见证了汪树龙几次身份的转变。同时,这也是开化县这些年发展思路转变的一个缩影。在当地人眼中,开化的“转身”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1997年,开化首次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在此之前,林业一度是开化的经济支柱之一。2016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钱江源国家公园被纳入首批试点。对标最高级别的自然地保护标准,开化的生态保护有了“尚方宝剑”和具体目标。为此,开化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机制,县里明确表态:“任何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都不能进入钱江源国家公园。”

2020年,《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0—2025年)》出台,原试点面积扩大,分为钱江源和百山祖两个园区,园区间相互独立,协同共建。同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迎来评估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开化也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以及文旅等生态产业的小范围适度开发等,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最近有消息称,继2021年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之后,我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目前,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相关创建工作正稳步向前,等到正式公布时,这里将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国家公园。不过,对开化等地而言,国家公园揭牌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发展中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国家公园的秘密

陈声文今年57岁,穿一套迷彩服,全身晒得黝黑,精神头很足,说话时语调高昂、语速很快,不时喜欢开点玩笑。陈声文还保持着每日进山的习惯,他对山林很熟悉,在密林中也能健步如飞,树木枝叶的变化扫一眼就能认出大概。记者和他聊起国家公园的话题,他神秘兮兮地告诉记者:“秘密就藏在古田山里。”

陈声文口中的古田山又叫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钱江源园区的核心区域。由于地处深山,人迹罕至,古田山保留了广袤的低海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其原真性和完整性令人惊叹。保护区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栖息着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具有极高的生态与研究价值。

不过,这片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曾一度遭受破坏。“我办公室所在的地方,以前是个伐木场,鼎盛时候有2000多个工人,边上还有仓库和锯板厂,做浙皖赣铁路的枕木料子。”陈声文曾听老一辈讲起,直到1973年,诸葛阳和郑朝宗两位教授来这里采集植物样本,看到采伐木材破坏山林感到痛心,回去后给开化县政府写信,当年采伐就被叫停。1975年,古田山区域被划为浙江省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田山原始森林的原真性得以保留,并逐渐为外人所熟知。

生态破坏的影响很快显现——那几年几乎只要下大雨,村里就会发大水,淹了不少房子。同时,山上可砍的树越来越少,木材、造纸等产业也无以为继。1997年,开化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关停200多家高污染企业,大规模封山育林。起初,有的村民还会翻过山头,偷跑到邻近的江西婺源、德兴继续采伐,但收益不大、风险极高,不如去城里打工。汪树龙曾做过一阵子木材生意,还在杭州做过餐饮,但他不习惯,又跑回了开化。

2008年,得知村里老的护林员要退休,汪树龙第一个报了名。他从小在山里长大,又喜欢爬山,工作起来游刃有余。“我们以前打猎,要做套索陷阱,放在动物大概率能经过的路中央。现在正好反过来,要找山里小道上的新鲜脚印,钻进林子去看有没有陷阱,再想办法把陷阱都拿掉。”汪树龙说。

1000台红外相机

记者在钱江源园区采访,常常听护林员们讲起类似的故事,他们共同组成了国家公园的最基础单元。记者曾听当地人讲起,曾经开化的生态案件很多,涉及盗伐盗猎等多个方面,发现者往往是护林员。近些年,随着红外相机、无人机巡航等现代化监测手段不断升级,类似案件少了很多,但若是碰到相关预警信息,落地执行依然离不开熟悉山林情况的护林员们。

“在钱江源,大部分的红外相机都是我们安装的。”汪树龙笑着告诉记者。2015年前后,由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要求,开化着手在试点区域内布置红外相机网络,以便更好地监测和观察野生保护动物。当时,一批科研人员带着第一代红外相机来到这里,汪树龙是他们的向导。在交流中,科研人员们教会汪树龙如何看地图上的等高线,如何使用GPS定位器,如何安装红外相机等;汪树龙则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怎么识别野生动物的涉道,选择什么路下山等。慢慢地,汪树龙摸到了规律,还承接了县里红外相机安装的工作。目前,他已参与安装了超过1000台红外相机,遍布在开化大大小小的山里。

许是“猎人的直觉”,汪树龙对动物行为往往能做出精准的预判。他拿出地图给记者分析,“这里位于两个山头之间,是野生动物翻山头最近的一条路,这里有一小块平地,周围都是树,且离大路足够远,动物大概率走东西方向,因此摄像头对准北面,便能最大概率地拍到更多的动物。”

不过,即便是再熟悉情况,长期在深山密林里行走,难免也会遇到危险。“千万不要跟黑熊抢杨梅吃。”汪树龙提醒记者。他笑着给记者解释,就像动画片里放映的一样,黑熊很喜欢蜂蜜。但在开化的原始森林里,天然蜂蜜不多见,因此它们往往会选择杨梅等果子替代,若是发现有人入侵了它们的领地就会有攻击行为。“之前,附近村里有村民上山摘杨梅,遇到了黑熊,被一掌拍掉了半个鼻子。受伤的村民落荒而逃,黑熊倒也不追,反倒去扒拉篮子里散落的杨梅。”汪树龙回忆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记者好奇,“既然这么危险,为什么还乐在其中?”对汪树龙来说,这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砍树卖木头,100斤只能卖20元,工作很累,收入不高;现在不能上山砍树,但每个人每年还能分到近1000元的补贴。此外,护林员一年工资2万元,安装红外相机以件计费,算下来年收入能超过8万元,“比外出打工好多了”。

保护没有边界

2019年,记者曾到开化采访国家公园。当时,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当地随处可见的有关国家公园的标语,和当地人提及“国家公园”,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个大概,大多数人都觉得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标语不见了,但国家公园的元素依然不少。比如,从开化火车站到市区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条“生态二路”;县城的酒店里,有不少关于国家公园的照片和摆件,每个房间都放置了相关的书籍,详细介绍了国家公园的建设历程。

居民的参与感强,是推动当地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的条件之一。一方面,开化已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多年,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很强;另一方面,也少不了经济的因素。比如,汪树龙曾提到的补贴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2018年2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生态经济补偿方式实现林地统一监管,在权属不变的前提下,限定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村民从生态价值转化中获得红利,从而调动起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也有效破解了南方地区集体林占比高这个共性问题。从两年前开始,开化又探索了承包土地保护地役权改革,把范围从集体林地扩展到普通农田。今年4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新一轮农村承包土地地役权改革签约,试点面积从261亩扩至1200亩,每亩农田的补偿标准也从200元提高到800元。而在丽水的百山祖园区,对地役权改革又有新的探索,旨在把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本。林农只需凭借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及其未来的收益就可以申请质押贷款。目前累计贷款已超过5000万元。

“地役权改革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在林地中,村民要履行的职责就是严禁采伐;在农田里,最重要的一条硬杠杠就是‘不得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只要履行了义务,村民就可以拿到补偿金。”钱江源国家公园长虹执法所所长凌素培解释,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生态补偿的机制。

在国家公园里,“生态补偿”的概念相当常见,还被应用于野生动植物的跨省保护中。钱江源园区横跨浙皖赣三省,在靠近省界的区域,村民常常毗邻而居。以往,各地各管各的,碰到共同的问题,由于保护标准不同,不仅沟通不畅,还容易产生冲突。2019年起,多个跨省联合保护站设立,探索跨区域的合作保护。比如,长虹乡霞川村的跨省联合保护站内有6名护林员,其中,有4人来自霞川村,另有2人来自隔壁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东头村的两名护林员也由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招聘并统一管理,他们一起办公,共同巡护。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保护没有边界之分。”凌素培说。目前,钱江源园区涉及的浙皖赣四县八(乡)镇38村(林场)及安徽岭南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签订了跨区域合作保护协议,并制定出台相应考核激励办法,构建起统一规范高效的管护体系。此外,江西德兴、婺源,安徽休宁和浙江开化四地政法系统还共同签署了《开化宣言》,形成护航国家公园司法协作五大机制。接下来,各地间还将持续探索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如何打破行政边界的限制,真正管理好自然资源的完整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

国家公园试点期间,开化实行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机制,否决了一大批可能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认为,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实现更严格和科学的保护。

效果也很明显。比如,汪树龙发现,山里的黑熊明显变多了。去年底,湖州德清繁育基地的首批10只朱鹮在开化完成训练后被放归野外,“住进”了国家公园。陈声文是朱鹮放归的负责人之一,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开化的各项环保举措,为各种鸟类生存栖息创造了良好环境,目前所有朱鹮的状况都很好。

护林员邱子伟感觉“工作更难做了”。这两年,常有村民跟他诉苦:“你们的保护做得太好了,野猪太多了,把我家的庄稼都糟蹋了。”有时候,白鹇等鸟类还会飞到村民的家里去,造成一些破坏。为此,国家公园给村民购买了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希望帮助村民减少损失,不过,保险的覆盖面相对有限,大多数损失达不到赔偿标准。同时,他们也在想办法,通过药物驱赶、电子围栏等方式,尽可能减少野生动物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凌素培眼中,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统一的。近年来,在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化也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制度,以及文旅等生态产业的小范围适度开发等加快发展的脚步。比如,在凌素培所在的长虹乡,真子坑村建起了暗夜公园和星空文化主题馆,当地拥有堪比青藏高原的通透天空和观星条件,并试图开发“星空IP”带动村子发展、村民增收。在汪树龙的故乡苏庄镇,全国最大的国家公园主题科普馆拔地而起,运营一个多月已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吸引了大批学生、学者前来参观学习。此外,开化还曾发布多条国家公园研学路线图,旨在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山水特色,进一步开发国家公园的科教文化价值。

很多当地人都盼着发展,但具体如何发展,似乎尚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民宿负责人张志刚有些谨慎,直言“生意不好做”。他的民宿是目前唯一获得“钱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授权的民宿,国家公园的“加成效果”却有些不如预期。“光是山水景色有些太单一了。而且,这里交通不便,附近还就我们一个民宿,没什么可玩的。”张志刚希望,未来当地能有更多相应的配套设施,从而放大国家公园的吸引力。

文/朱凌君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聚焦国家公园法草案三大看点
新华社 2024-09-12
国家公园守护旗舰物种
新华社 2023-08-21
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首次发现黑熊“三只同框”
中国新闻网 2023-08-06
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答北青报: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1
稀客!珍稀物种欧亚水獭现身武夷山国家公园
央视新闻 2023-02-22
云“邮”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纪念邮票成都首发
中国新闻网 2022-11-05
钱江源国家公园计划进行最大规模朱鹮放归
央视新闻 2022-08-15
图记|探秘大熊猫国家公园
新华社 2022-05-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