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工业遗产遇见“城市漫步热”
解放日报 2023-09-11 07:31

近年来,上海有不少工业遗迹遗存重获新生,成为市民乐于前往探索的目的地。

如何让市民在“想去走走看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何让更多工业遗迹遗存得到全方位的活化与展示,成为整座城市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源泉之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浦江人才曹祎遐曾多次赴英国、日本一些长于历史遗迹遗存保护与活化的城市考察。她尝试通过自己的见闻与思考,探寻解答上述问题的钥匙。

上海有充分的理由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解放周一:近年来,上海有不少工业遗迹遗存重获新生。有的可远眺、可漫步,有的成为可供市民休憩的“网红打卡地”,有的成为博物馆、展示馆等艺文空间。但一些市民仍然表示“不满足”“目的地的分布似乎比较零散”“一些目的地可深度探索的内容不多”。在你看来,大家的反馈折射出哪些待解的课题?

曹祎遐:近年来,上海兴起了一股“城市漫步热”。在我看来,“城市漫步热”的成因与动力机制背后,就潜藏着把上海的工业遗迹遗存打造得更好的方法和努力方向。

“城市漫步”为何会火?我认为,在快节奏生活之外,希望从脚下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积淀中获得滋养,是很多人爱上“城市漫步”活动的首要理由。

此外,“城市漫步”活动易于实现、必须去现场、可获得一手而非二手的体验和感受、社交性强、可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是这类活动脱颖而出且具有一定黏性的重要原因。

通过一次“城市漫步”,参与者可以收获的体验和信息充满了变化和不可控因素,因而更显得生动、丰富、立体。这些收获又大多需要通过个体的主动出击、现场体验来实现,更具自发性、主体性。无论你是土生土长,还是初来乍到,目力所及的一手体验和感受总叫人更满足、过瘾,给当代都市人注定要去探寻一番的“归属感之旅”增添几个可信的注脚。

解放周一:我们从解读“城市漫步热”中获得的启示,同样可以适用于对工业遗迹遗存保护和利用的探索与展望。

曹祎遐:没错。更何况,上海有充分的理由重视工业遗迹遗存保护和利用,也应该在工业遗迹遗存保护和利用领域取得一些标杆性的探索与进展。

首先,上海是历史文化名城,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180年前上海开埠,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成为中外贸易的“大码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厂、船厂、煤气厂、纺纱厂组成重要生产岸线。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工业遗迹遗存,不仅能充分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工商业现代化和城市市政现代化的艰辛探索,也是上海当前着力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应有之义。

“一江一河”沿岸的工业遗产可以说是上海品牌、上海制造、民族精神、城市精神的载体,既是水岸经济、文旅产业,也是上海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城市特质的展示与体验之地。

其次,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若想获得更进一步的长足发展,尤其是产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需要一些比较具象的载体来承接。上海在工业遗迹遗存方面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去传承与创新,正好可以为相关产业的能级提升提供具体的承载点,也为大家更系统地考量上海历史文脉赓续提供一个有力的支点。

站在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上海样本的高度,当下我们需要着力推进的事至少应当包括:系统梳理工业遗迹遗存资源,重视并研究国家工业遗产目录相关工作的进展,创造上海工业遗产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的新体验,把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作为一项立意深远的事业来推进。

漫步之余还能停留下来的工业遗存更可爱

解放周一:刚才说到,不少市民对上海既有的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还不十分满意,希望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活化和利用。在这方面,你有何建议?

曹祎遐:之所以有不少市民对上海既有的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还不十分满意,在于大家其实希望参观游览工业遗产之后,可以在心底留下一些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些久远的回响。想实现深刻的印象和久远的回响,避免几个工业遗产低层次开发误区十分重要。

解放周一:比较典型的低层次开发误区有哪些?

曹祎遐:第一个误区是将工业遗产的活化与利用,简单等同于纯粹的空间改造。对旧有空间的改造和再设计当然很重要,但是对整个场地的改造和设计,必须基于对其历史、文化、精神、故事相关资源的深入挖掘。

无论面对哪个场地,我们都需要去探问,它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连接点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命力,又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这样的站位可以确保我们对相关资源的挖掘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其生命力拥有可以进一步焕发的空间,使观众因参观、游览获得的印象不会随参观的结束戛然而止。

我曾参观位于日本池田的方便面博物馆。馆内通过模型、展板、实物等介绍世界上各种方便面和杯面的发展史,展示了日本知名方便面品牌日清自1958年以来的各款方便面产品,其中不少现在已不再生产。

如果仅此而已,不一定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令我惊喜的是,馆内特别复制了方便面发明者当年开启方便面历史的木屋,屋内摆设与当年一模一样。围绕着展品,方便面在日本的创始故事被完整地讲述了一遍,让观众不由感佩于发明者的创新精神及其经营行为背后的企业家精神。此外,巨型杯面内部构造模型、世界第一部杯面自动贩卖机、杯面赈灾车等,都会加深参观者对方便面的认识,让人在漫步之余还能停下脚步思考一番。

在一个会讲故事的展馆背后,一定是历史资源与空间布局的深度融合。展览语言的综合运用一方面能够完成感染力的内化,另一方面能够让参观者在停留的过程中轻松、流畅、自然地完成知识、信息、灵感的获得与提取。这样的设计很难不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在观众心底留下历史时空中传来的“回声”,久久难忘。

工业遗产活化和利用需要注意避免的第二个误区,是让一个个工业遗产单打独斗地改造或运营。更理想的状态应该是让不同的工业遗产基于底层逻辑的梳理,连点成面、串珠成链。在国外,一些国家十分重视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基于对申报工作及其深远影响的认知,一些城市会选择以“打包”一连串遗迹遗存的方式进行整体规划后,再提交申请。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提前布局、整体规划,避免不同遗迹遗存之间各自为政、展开同质化竞争。有的城市还会通过一个具体的历史时期或产业门类去整合资源,对相关资源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打造。用不了很长时间,协同作战的团队就能够积累起丰富的资源,为进一步的集体创作与联动,打下扎实的文脉根基。这也是世界上一些知名城市打造“城市漫步经典路线”的基本方法。在这样一种底层逻辑之上,所做的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园区片区运营所能实现的产业能级会非同一般,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一个非常大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我们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为了实现工业遗产、工业旅游的高标准、引领性发展,擦亮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还需注意避免一个开发误区——重视空间打造的物质层面,忽略空间运营的公益性和可以被共享的潜力。

对于一个可以发挥文化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来说,商业化的运营方式非常重要,但它商业化运营的部分注定要为公众服务,要发挥创意,让尽可能多的公众通过这个空间和平台,体验感受历史文化、激发传承与创新的各种新可能。让市民或游客通过参观工业遗产,了解整个城市文化的基底与脉络,共享这些空间承载的各种历史、文化、创意资源,既是现代文明的体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市民意识。

如何让好资源由“活”而“火”

解放周一:“城市漫步热”带动了不少工业遗产所在地区、园区、街道的人气,但也有一些工业遗产的打造者受“网红”案例的启发,却未能在实践中实现人气与口碑的双赢。市民和游客在看热闹之余,没有对场地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能否获得智识的滋养、灵感的触发,就更不好说了。让好资源得到合宜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什么?

曹祎遐:让好资源得到合宜开发与利用,首先要让好的资源活起来,然后才是让它火起来,背后是事业与产业的深入结合。

所谓“活起来”,说的是要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核和价值。这个过程得以实现的最佳方式,是在做好历史资料、数据信息留档工作的基础上,让尽可能多元的主体参与进来。这里所说的主体可以包括规划师、设计师、业主、运营团队、历史学家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场地的功能定位、设计等能够得到比较综合的考虑,后期产生的衍生产品也可以更多元丰富,给观众带去一个综合式的体验。

在日本考察时,我们曾参观了一家百年甜品公司新设立的总店,也是该公司办公总部所在地。从外观和布局来看,这个场地采用了比较典型的农场运营模式,同时提供餐饮、参观、研学、购物等一系列活动。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处厂房采用了透明的设计,让整个生产流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个透明厂房的上面还设有一个咖啡厅,让观众可以边喝咖啡边观察楼下流动着的生产线。这样的综合式体验是现代都市人喜欢的,背后是家底盘点、资源梳理、布局规划、价值挖掘、创意运营等多个团队人员的合作与协力。有了这样的合作作为基础,也更有利于整个协作团队找到传递价值的合适手段。

解放周一:价值挖掘很重要,价值的传递、阐释和再创新也十分重要。

曹祎遐:是的。近年来,很多观众已经很难满足于简单的、传统的展陈方式,新型的展陈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给价值挖掘提供了丰富的新可能。对此,工业遗产活化团队要保持与时俱进,尽可能用现代化的特别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去阐释历史、文化、精神内涵。与此同时,尽可能以一种开放的方式,欢迎多元的合作者参与创意,促成大家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目标或主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产生一些更具有创新思维的解决方案。考虑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从展陈到互动环节、交往空间的打造,也要尽可能采用世界性、国际化的展览语汇,便于海外友人理解、参与、交流。

在让好资源由“活”而“火”、将工业遗址变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方面,英国是一个先行者,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了解、借鉴。

20世纪80年代,英国善用深厚的工业革命背景,发展出由非官方团体主导执行的工业遗产旅游,也慢慢形成古迹与社区可持续发展、共生共荣的景象。其中,最成功的案例就是位于英国施洛普郡的铁桥峡谷博物馆群。

如今,铁桥峡谷的10座博物馆虽主题特色各不相同,但始终贯彻了创办者所提倡的企业精神。以最受欢迎的露天博物馆布里茨山维多利亚镇为例,专业人员扮演成维多利亚时期的居民,承担起裁缝师、面包师傅、铁匠等工种、职责,向游客展示各种传统手艺,寓教于乐;其他展区如布罗斯利管道博物馆和柏油隧道等,均逼真还原昔日的工业盛况,重现英国工业发展独有的历史魅力。铁桥峡谷的成功,不仅吸引众多老牌工业国仿效,还大大改变了“观光工厂”的形态和可承载的业态。

文/柳森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工业遗产再利用 助首钢园华丽转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8
春日漫步好去处!丰台推荐7条城市漫步路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17
大力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光明日报 2023-12-21
北青快评 | 让工业遗产由“负资产”变成“活资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2
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 文化、科技、科幻等多种元素 首钢园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3
半两财经|北京首届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将启动 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今年City walk在社交媒体上大热,城市漫步凭啥火?
解放日报 2023-08-30
融合工业文化、冬奥文化和创新文化 首钢园成为首都文化新地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