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大街东社区流传一句口号:“有事情,找老王”,这离不开他多年的志愿服务与奉献。自2012年注册志愿者,王崇德的身影就开始陆续出现在北京奥运会、街巷治理、爱心斑马线,以及绿色啄木鸟和蓝天环保志愿者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说他这些年不是正在做志愿,就是在去做志愿的路上。
【靠谱的小巷管家】
“有人非要硬闯我家,您快来看看吧!”接到求助电话后,王崇德马上放下手头的事往回赶。到现场后,老王辨认出这位“不速之客”就是本小区里的老人,之前有见过他。但老王也不知道他具体是哪个楼栋的。于是,他先沟通好求助居民,让老人进屋坐着歇会,自己则马上联系社区查询老人的住址信息。最终与家属取得联系,将老人平安送回家。家属得知消息后特别感谢,他们已经找老人好久了,差点都去报案了!
王崇德在弘慈巷“德邻文化墙”前
因为老王的热心帮助,居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找他求助。沿街边住的老两口,深受窗边树杈拍打困扰。雨夜时拍打声和树杈倒影,经常扰得老两口心惊胆战,无法入睡。老王得知后,实地勘察了树杈位置,并联系社区、园林局等部门将拍打窗户的树杈修剪好了。再到下雨时,老两口才惊喜地发现,困扰已久的树杈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修剪完了。老两口对老王和志愿者这个群体刮目相看,连连称赞!
【社区矛盾的解题人】
弘慈巷原先是发廊一条街,路边杂乱无序,巷路通车不便,给居民们出行造成困扰。在整治提升工作过程中,老王作为志愿者负责人,带头组织大家在弘慈巷道路两端设立禁行站点,提醒和劝阻来往行人车辆绕道通行。从早站到晚,遇到不理解的行人和车辆,老王耐心向他们解释禁行原因,并为其指明绕行道路。
居民们看到改造后的德文化墙,对老王的志愿工作更加认可了。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志愿者队伍由最初的40人,增加到80人,现已超出100人。
【志愿之举持续传承】
老王的志愿公益奉献精神,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家里人。疫情期间,家里全员出动出动,主动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验工作。暑期,老王家4岁的小孙子主动请缨,要和爷爷一起去湖边捡拾垃圾,参与公益。
为响应电动车、电瓶的号召不上楼,王爷爷主动了解居民的本质需求和矛盾点——车放楼下没法充电。于是,王爷爷主动向街道、社区建言献策,提议小区内增设充电中,增盖2层楼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双层均配有充电口,一定程度上疏导了居民的困难。同时,在楼栋里监督电动车不进楼道,看到停放在楼道的电动车,会在群里提醒及时挪走,时间久了后,楼栋的其他居民会自发形成意识,看到违规停放的电动车,都会主动报给王大爷。随后拉了禁停线,之后就再没有人停放在楼道口了。绿色环保理念是互相传播的,从一个人的坚持,传播给更多的人。
文/杨雅文
摄影/杨雅文
推荐单位:西城区德胜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