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一词,既可以指买的“东西”,也可以指表示方向的“东西”。那么,哪一种意思在前呢?
“东”的字形演变
“东”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两端扎起来的大口袋,多数意见认为,它最初是指一种名为“橐(tuó)”的袋子。由于这种袋子是用两端扎口的方式来装东西,故有“东(橐)以绳系之乃纳百物”的说法,又因为“东”跟“橐”在古代读音相近,久而久之,“橐系”变成了“东系”,“东系”后来又演变为“东西”。——当然,这只是关于“东西(xi)”来源的说法之一。“东”的这个意思尽管在文献中尚未见到用例,不过,通过由它构成的字,可以得到旁证。比如,“重”的古文字形由“人”和“东”组成,以人背负重物,也就是装满东西的大袋子,来表示“沉重”的意思。“东”今天这种写法是根据它的草书字形简化而来的。
后来,“东”被借去表示“日出的方向”,也就是“东方”的意思,并且这个意思成为它从古至今最主要的意思。《诗经·召南·小星》:“嘒(huì)彼小星,三五在东。”大意是说,微光闪烁的小星星,三三五五地出现在东方。《尚书·禹贡》:“南至于华阴,东至于底(砥)柱。”
据《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春秋时晋国和秦国围攻郑国,郑国派烛之武去游说秦穆公。烛之武对秦穆公说了这样一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大意是说,如果秦国解除对郑国的围困,让郑国做秦国通往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为往来使臣供应食宿,对秦国也是有利的。秦国接受了他的意见,与郑国结盟。“东道主”一词由此成为主人的代称,也简称“东道”或“东”。今天,我们管请客吃饭叫“做东”,就是这样来的。
又据《礼记·曲礼上》:“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可见,古时主人位在东,客人位在西,因此,主人被称为“东”。后来又有了“东家”“房东”乃至今天的“股东”等说法。杜甫《逼仄行赠毕曜》:“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欲问夫人高门姓氏,与敝东何亲?”
东汉凤鸟、羽人、宴乐画像,山东沂水韩家曲村出土,山东沂水县文物管理站藏
“东”由指东方,进一步还能表示“向东、往东”的意思,在古代很常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秦师遂东。”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此外,“东”在古代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意思。一是指“春天”,如“东皇”“东君”指春神,“东作”指春耕。屈原所作《九歌》首篇《东皇太一》,多数意见认为是一首描写祭祀并赞颂春神的诗。杜甫《幽人》:“风帆倚翠盖,暮把东皇衣。”翠盖之下,手把仙衣,形容的是幽人游仙之乐。唐代王初《立春后作》:“东君珂佩响珊珊,青驭多时下九关。”司春之神东君身上的佩饰发出轻盈舒缓的响声,东君的座驾带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过了多时才到九关之下。李白《赠从弟冽》:“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犂。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太阳一出来,布谷鸟欢叫,田家开始锄地犁田。而我却连一点儿土地都没有,谁能伸手拉我一把?
二是指“厕所”。旧时厕所设于北房左侧,因此,“东厕、东净、东司”等指厕所,而“登东”则是上厕所的意思。“东”的这种用法,多见于明清小说。《金瓶梅》第二十三回:“正开房门时,只见平安从东净里出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也是唐璧命不该绝,正在船头上登东,看见声势不好,急忙跳水,上岸逃命。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