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机组人员正在将空投物资固定在无人机下方。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本次特大暴雨灾情出现后,市应急管理局调配多型无人机累计执行物资投送、侦察、应急通信等任务152架次,为房山、门头沟、昌平受灾地区提供了食品、药品、通讯设备等各类物资1.5吨。8月10日下午,在房山区河北镇鸣泉山寨,几位航景创新公司工作人员将即将投放的食品等物资装载到无人机上,并对无人机进行调试。
8月10日,机组人员正在通过电脑设置飞行数据。
8月10日,复杂气象的工作人员正在测量风速。
8月10日,无人机地面站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飞行规划。
8月10日,无人机启动后,机组人员检查飞机正常运转后撤离。下午4时28分,伴随着发动机轰鸣,这架无人机缓缓升起,将分两架次把100公斤的物资送往约25公里外的大草岭村和北直河村。据了解,这两个村都位于霞云岭乡,地处偏远,虽然道路已经抢通但通行条件不理想,陆路运输物资效率较低。
8月10日,地面机组将无人机启动飞行。北京航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吴双告诉北青报记者,承担本次空投任务的是公司主力无人机,工作人员在起飞前将编好的航线传输到无人机上,无人机便会通过既定线路飞往目的地,并在目的地上空约50米处自动投下物资后返航,全程仅需40至50分钟。
8月10日,带着50公斤救灾物资的飞机驶离。吴双介绍,本次防汛救灾中,公司一共使用2架无人机执行了17次空投任务,为房山、门头沟等地群众投送了700多公斤的物资。
8月10日,地面起飞控制人员注视无人机驶离目视。相较于有人机,无人机的飞行限制比较少,大雾天、夜晚无人机都能够起飞,且安全性更高。正因为飞行限制较少,吴双介绍,本次防汛救灾中,公司的无人机主要承担了前期通讯器材、药品等紧急救灾物资投送任务,并且多在夜晚投送,成为有人机的有力补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杨小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