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比高温天气还“热”的是暑期游。随着暑期开启,多地旅游市场迎来火爆模式,机场和火车站人流井喷,热门景区、博物馆游客爆满,一票难求。就连北京的导游也变得非常抢手,有时日薪千元 “一导难求”。面对汹涌的人流和创纪录的高温,导游和游客也正经历着艰难的考验。
导游被誉为“旅游业的灵魂”,可见导游在旅游行业的重要性。然而今年以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复苏,国内多地出现导游紧缺现象。特别在暑假期间,市场对导游需求增加,造成导游缺口更大。以北京为例,即便日薪高达上千元,但依然“一导难求”,这意味着“吃香”的导游既非常辛苦,又获得高回报。
在京从业17年的某资深导游表示,“这个夏天我突然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原因是,白天需要带团讲解,晚上回家还得参与抢票,因而身心疲惫。关于“一导难求”,这位资深导游有两种解读,从微观层面看,导游紧缺与门票有很大关系,客人抢到票后预订导游,但导游没票,那么有票的导游就极为珍贵。
也就是说,只有有票的导游才“一导难求”,这既说明旅游景点“一票难求”现象仍未改变,也表明这类“珍贵导游”因为参与抢票更加辛苦。要想缓解这种“一导难求”现象,需要从旅游景点挖掘潜力增加门票供给入手,如果更多导游能够抢到热门景区门票,那么就能有效缓解少数有票导游的服务压力。
从宏观层面看,三年新冠疫情造成很多导游改行,疫情好转后没有回归,导致导游供给总量不足。也就是说,虽然目前拥有导游资格证的人员有133万,但实际从事导游服务的导游人数很有限。以浙江宁波市为例,目前注册登记导游虽然有7000人左右,但专职导游人才流失已超2/3,造成导游缺口巨大。
因此,从宏观层面解决“一导难求”,不外乎两种办法:一是,加大导游培养力度,以壮大导游队伍、填补导游缺口;另一方面,鼓励已经转行的持有导游证的人员,重新回归导游队伍。从理论角度讲,“一导难求”可提高导游报酬,能激励更多人考取导游证加入导游队伍,也有希望吸引转行的导游回归。
不过,仅靠旅游旺季的高薪待遇,还不足以填补导游缺口、满足市场需求。因为暑期旅游热持续时间短,旅游旺季在一年中的天数也是有限的,那么这期间的“一导难求”就是短期现象。要想真正让持有导游证的人员回归导游服务,或者说要鼓励更多人考取导游证从事导游服务,还得从保障导游权益入手。
虽然《旅游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旅行社应当与其聘用的导游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旅行社临时聘用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全额向导游支付本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规定的导游服务费用——即安排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包价旅游合同中载明导游服务费用。
但据报道,多数导游选择挂靠的方式而不是签订劳动合同,这意味着挂靠导游的社会保险和劳动报酬难以保障。这自然影响导游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所以,还得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导游权益保障,增加导游职业吸引力。当导游权益有保障,待遇有提高,不但能缓解“一导难求”,还有利于遏制低价游。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