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如何对外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7 22:36

5月27日,第三届中国新闻发言人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百余位中央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工作负责人,部分中央媒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出席,围绕“提升新闻发布效能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研讨交流。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的新闻发布工作让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进一步了解,逐渐形成和扩大社会的共识。现在,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国际议题,中国探索和努力得到了世界公认,要对外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北青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多年,是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认识最深的十年。在您看来,新闻发布工作对美丽中国建设有哪些推动作用?

刘友宾:应该说,美丽中国建设有这样好的舆论氛围,与媒体朋友的支持帮助和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我从事宣传传播工作几十年了,舆论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在2013年到2016年,那段时间雾霾严重,我们的压力前所未有。公众对我们有怨言、有不理解,也是对我们有要求和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17年1月起,当时的环境保护部每月一次新闻发布会成为了制度。

新闻发布工作让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进一步了解,我们不断宣讲政策、回应热点、解疑释惑,公众对我们的政策不断了解,对环境保护的知识也不断了解,对自身应该怎么做也不断了解,逐渐形成和扩大了社会的共识,这对我们推进环保工作有重要作用。

北青报:从媒体角度看,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新闻发布工作“敏感问题”越来越少,处于“舆情平缓期”,您怎么看?

刘友宾:敏感问题越来越少一方面得益于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发布会及时讲、反复讲,让敏感问题“脱敏”了。同时,社会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关注点也在发生变化,此前大家特别关心水污染、大气污染,现在大家更关心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地下水、海洋保护等。

其实并不是每一场新闻发布会都要开得“惊涛骇浪”,就像自然天气一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雷电交加。需要回应尖锐问题。舆情热点问题多的时候要及时回应,舆情平缓的时候也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还要有舆情敏感意识,研究舆情的微妙变化。热点问题少的时候也是舆论引导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更加主动地设置议题。

北青报: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的新闻发布制度也有了不少创新举措。例如1月份,环境部新媒体开设了新栏目《发言人之声》,各位省级生态环境系统新闻发言人视频出镜与公众见面。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友宾:我们每年都发布省级生态环境系统新闻发言人名单,开设《发言人之声》也是为了督促他们履职尽责,积极宣传介绍工作进展,回应公众关切,把新闻发布工作日常化。现在各地对新闻发布工作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今年,某省的生态环境厅厅长新年第一件事就是去走访看望慰问媒体朋友,这是“第一发言人”对宣传工作重视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求地市级环保部门每三个月也要召开一次媒体见面会。一位地市级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因此还成了“网红”,除了见面会,他也多次接受采访,参加新闻活动,当地很多群众都认识他,在公共场合经常被人认出来。

北青报:您今天在分论坛上发言的主题是“对外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生态环保领域如何进行对外传播?

刘友宾: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国际议题,这几年中国的环保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是时候、也有底气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环保故事、介绍中国环保经验了。

1972年6月,中国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当时我们对环境保护不熟悉、不了解,是以学生的身份去的。半个世纪之后,在2021年和2022年,中国作为主席国,分两个阶段成功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去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这说明中国的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学习者、参与者,也成为了全世界的引领者、示范者,我们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世界公认。中国在联合国、在国际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事务中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北青报:组织COP15大会这样的国际会议,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刘友宾:COP15是第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既是谈判的舞台,也是宣传的舞台,第二阶段会议在境外召开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外传播的窗口。

会前,国新办召开《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发布会,全面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大会主席黄润秋在中国日报刊发署名文章,接受视频采访,有关内容被外媒广泛采用。环境部先后举办两场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专题发布。

会议期间,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5次出席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中国在大会举办、谈判推动、成果达成等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动发声,有效引导舆论,充分展示了负责任的主席国的良好形象。

大会主会场最显眼的位置设立了中国角,举办了8场展示活动和26场不同主题的边会活动,多个省市和地区在这里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绩,与世界各国分享实践和经验。

总结COP15的传播实践,我想分享一个经验,就是要善于从小细节切入,深入挖掘生动感人的典型人物和事迹。不断创新讲故事的方式,用好新闻发布、媒体采访、专家访谈等形式,打好主动仗,不断增强传播影响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赵红信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政策发布需要“翻译”成为老百姓看得懂的话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8
生态环境部答北青报:中华白海豚、布氏鲸等已成为城市“网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1
生态环境部:启动“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中国行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生态环境部 2023-02-17
云南:坚决保护好长江云南段生态环境 奋力夺取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红
云南日报 2023-01-30
生态环境部:中国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9
用“年轮”记录新时代生态环保如何破浪前行
光明日报 2022-12-31
生态环境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