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什么妈祖信仰诞生于宋代莆田
我们都爱宋朝 2023-05-17 18:00

我的家乡在海边,那里几乎每个乡里都有一座“天后宫”,供奉妈祖。小时候并不知晓这神祇跟那神祇到底有什么差异,也就不觉得妈祖跟其他神灵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及长,了解到妈祖的一些掌故,知道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出生于北宋初年福建莆田,姓林名默。据宋人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妈祖“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另一本宋代笔记《莆阳比事》也称:“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可知妈祖生前是一名“能预知人祸福”的女巫。身故之后被莆田民间供奉为神女,又于宣和年间被宋徽宗敕封为“顺济夫人”。此后,历代帝王对妈祖多有册封,封号从“夫人”到“妃”再到“天妃”,最后晋升为“天后”。

不过我少年时受鲁迅杂文影响,总以为民间祭拜妈祖是“愚昧”、“封建迷信”的表现,而帝王敕封妈祖则是“愚民”的伎俩。快到中年时,因为潜心研究宋代历史,心性沉了下来,见识与阅历渐长,才知道妈祖信仰的出现,实在可以说是中国人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见证。

在妈祖信仰出现之前,严格来说,中国是没有海神信仰的。虽然中国上古神话中也有海神,如《山海经》记:“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但这些海神是否受到崇拜,华夏先民是否已形成一个海神信仰体系,很难判定。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在民间神灵谱系中也产生了四大海龙王的神祇,但海龙王与其说是海神信仰之神,倒不如说是农业社会的陆上之神,你看海龙王被赋予“行云布雨”的神通,恰恰反映了农业社会最关心的问题: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应该说,中国社会到了宋代,才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海神信仰,这一信仰的核心是祈求神灵庇护航海。除了莆田海神“湄洲神女”(妈祖)之外,宋代泉州还出现过“通远王”海神,只不过随着妈祖获得越来越多的信众崇拜,“通远王”信仰逐渐湮没不闻。

为什么中国的海神信仰在时间线上产生于宋代,在地理空间上又出现在莆田?这当然不是“上帝掷骰子”的随机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起点,尽管我们可以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追溯到更早,汉代或者唐代,但不可否认,只有到了宋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才真正繁荣起来。

宋朝政府比任何王朝都重视商业与海上贸易,先后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城市设立“市舶司”,负责抽解(抽税)、博买部分进口商品、维护港口、发放“公凭”(贸易许可证)、禁止走私等事务,职能相当于今日的海关。中国的海商只要到这些机构登记,领取“公凭”,便可以贩运商货出海。

凭着遥遥领先世界的造船技术、指南针技术与丰富的航海经验,宋朝海商将他们的商船开至南洋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驶入孟加拉湾,然后入印度洋,经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海与波斯湾,再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进入红海。原来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航线的印度洋,在十一至十三世纪时,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宋朝也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政府还在泉州、广州等港口城市设有蕃坊,供外国商人居住。又在蕃商集中居住的城市修建蕃学,供蕃商子弟入学读书。数百年后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向清朝的乾隆皇帝提出的通商请求,完全没有超过宋代已经施行的开放政策。

因为开放与重商,宋代的海上贸易非常发达;同时,又由于大海茫茫,风云莫测,海盗出没,航海的商人不能不祈求于神灵庇佑。虔诚的海神信仰因此应运而生。按记录妈祖神迹的最早文献——宋代《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的记载,宋人修建“顺济庙”(妈祖庙),便是为了感恩妈祖救难护航、祈求妈祖庇佑平安:“(妈祖)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

成书于明代的《天妃显圣录》也收录了多则妈祖护航的传说,其中一则说:北宋年间,“季春有商三宝者,满装异货,要通外国,舟泊洲前。”起航前祈祝:“神(指妈祖)有灵,此香为证:愿显示征应,俾水道安康,大获赀利,归即大立规模,以答神功。”后海商“泛舟海上,或遇风涛危急,拈香仰祝,咸昭然护庇。越三载,回航全安”。

宋代帝王敕封妈祖,也多为表彰妈祖护航之功。如宣和五年(1123),宋徽宗赐莆田县神女祠“顺济”匾额,“顺济”二字即是庇佑航海之意。宋朝敕封妈祖的次数至少有14次,其中8次敕封与妈祖护航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廷对妈祖的敕封,恰恰是王朝政府对于海上贸易的支持度的反映。敕封次数越多,显示政府对海上贸易越重视;相反,如果很少敕封或干脆不敕封,则表示政府不在乎海上贸易。我们来看明代,可以确证的敕封妈祖只有一次,即永乐年间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这次敕封的背景正好是郑和下西洋,“时太监郑和使古里、满剌加诸番国还,言神多感应,故有是命”。之后明廷对妈祖再无敕封之举,尽管明代民间的妈祖信仰更为普遍。民间信仰与官方态度的背离,实际上跟明代政府不重视海上贸易、民间海上走私繁剧的社会现实是相契合的。而在清初三十五年间,朝廷厉行海禁,也未有对妈祖进行任何敕封。

从空间维度来看,妈祖信仰在莆田出现,也并非无缘无故。宋代的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空间起点。莆田邻近泉州,共享湄洲湾,北宋前期,莆田县还一度隶属于泉州。所以说妈祖是泉州人也无不妥。泉州是宋代的港口城市,南宋时更成为最为繁荣的第一大港,每年的海上贸易额远超其他港口。

南宋末咸淳年间到过泉州的意大利商人雅各,在他的手记《光明之城》上这么描述泉州港的繁胜:“这是一个很大的港口,甚至比辛迦兰还大,商船从中国海进入到这里。……每年有几千艘载着胡椒的巨船在这儿装卸,此外还有大批其他国家的船只,装载着其他的货物。就在我们抵达的那天,江面上至少有15000艘船,有的来自阿拉伯,有的来自大印度,有的来自锡兰,有的来自小爪哇,还有的来自北方很远的国家,如北方的鞑靼,以及来自我们国家的和来自法兰克其他王国的船只。”有一首宋诗用“涨海声中万国商”来形容泉州港,并不是虚言。

宋元人出海场景

邻近泉州的莆田本身也是一个繁忙的港口城市,清代《湄洲志》载:“宋绍兴二十七年秋,莆田东五里许有水市,诸舶所聚,曰‘白湖’。”白湖为宋代莆田的一大港口。莆田的“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牟利于他郡、外番”。海商的足迹遍及南洋,“舟行迅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期年,获利百倍”。他们扬帆出洋之时,要祭拜海神,祈求保佑。南宋诗人赵师侠游莆田,留有一首《诉衷情》小词,其中便写道:“茫茫云海浩无边,天与水相连。舳舻万里来往,有祷必安全。”

莆田人的妈祖信仰就是随着海商的足迹而扩展开来的。北宋时期,妈祖信仰还只是以湄州岛祖庙为中心,集中在湄州湾沿岸;然后沿海岸与港口传播,到南宋时,“妃祠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有之”;南宋后期至元代,泉州、宁波、杭州、广州乃至北方的烟台、天津等港口,都出现了妈祖庙,“神之祠不独盛于莆,闽、广、江浙、淮甸皆祠也”;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以及明清的民间海商,更是将妈祖信仰带到海外诸蕃国,如马六甲的青云亭、槟城的广福宫、吉兰丹的兴安宫,都是明清商民兴建的妈祖庙。但凡中国商船所到之处,都会播下妈祖信仰的香火,从朝鲜半岛到日本列岛,再到南洋群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国家,都有供奉妈祖的神庙。

妈祖是中国人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也是中国大航海历史的见证人。一些西方的学者以及中国的学舌者都将人类文明区分为海洋文明(蓝色文明)与内陆文明(黄色文明):“西方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斗争的,这一切都孕育于他们的海洋文化;而东方文化是保守的、苟安的、封闭的、忍耐的,其原因在于东方文化孕育于内陆文化。”(王文洪《论黑格尔的海洋文化观》)这显然是对华夏文明的偏见,或者干脆说就是无知。作为一个在1000年前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诞生了妈祖—海神信仰的民族,开放的海洋文明内在于华夏历史与传统之中。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南方广大地区的坟墓,为什么会修成太师椅的形状
历史学堂君 2024-12-06
随笔|信徒过亿,遍及全球45个国家的“妈祖”,到底是个什么神
历史学堂君 2024-08-01
生活|文博热持续升温 宝藏城市开启“古建冒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3
讲座|我写的神话其实是历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4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第一代海神,本是四川的一名公务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泉州古城city walk,见人见物见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青睐”泉州非遗之旅|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涨海声中万国商——宋代通商体制下的商业繁华
北京日报 2023-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