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首日,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街正式开街,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院巨型恐龙展、创新市集等多个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光。正式获批建设至今6年来,怀柔科学城已经成为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热土。而这,正是北京充分发挥首都科教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塑造首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源爆发、交汇叠加的“浪涌”现象。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科研、生产、市场转化过程一体化现象明显,数字经济强势崛起,凸显出抢抓新科技革命先机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北京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五子”联动,关键要落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这个“第一子”,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北京是全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创新主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具备全面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北京战略科技力量取得标志性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科技开放创新呈现活跃性局面,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2》显示,北京首次超越伦敦,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位。
从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到制定实施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推动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北京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目前,北京已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北京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框架体系基本成型,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动北京这座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支撑,既需要充分认识发展优势,也需要直面挑战和困难。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如何更有效吸引顶尖人才和团队,产业发展怎样更好支撑反哺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创新环境怎样进一步优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高精尖产业发展怎样更有机结合,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如何更快突破,等等,都是北京迈向国际科创中心道路上必须要迈过的“坎”。
因此,要实现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建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就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立足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抓系统布局、抓跨界集成,支持跨学科、跨领域协同攻关,形成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整体优势。要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突出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瞄准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服务等方面最紧迫的制约障碍,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大胆试、大胆闯,下大力气予以破除解决。
打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既是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北京以“首善之区”引领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每一次探索都值得关注。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