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基层、新布局、深调研、推改革 —— 首都共青团聚焦自身建设更深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5 07:52

关注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新时代的首都共青团,必须勇于自我革命、纵深推进改革,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最可靠的先进组织。回望过去五年,北京共青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群团改革的决策部署和重要要求,坚持刀刃向内,突出问题导向,团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成果。设立分专委员会制度、全面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试点、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一系列切实举措,体现出近年来北京共青团聚焦自身建设的四个明显趋势:重基层、新布局、深调研、推改革,北京共青团的先进性、群众性更加凸显。

重基层 夯实基层团组织战斗堡垒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过去五年,北京共青团蹄疾步稳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尤其注重持续瞄准基层发力,通过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不断夯实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五年来,北京共青团持续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为各乡镇(街道)、社区配备青少年事务社工近千名,基层工作力量有效加强。同时,通过一系列扎实有力的改革举措,目前,在本市市级团代表基层一线占比远高于规定比例的70%,达到了80%。

具体来看,本市持续高标准推动基层团组织协管,通过定期调研、日常沟通指导等方式,指导各区做好专挂兼团干部配备、委员会建设等工作;建立各区团干部配备、分专委员会建设、团代表联络站台账,动态维护更新,及时提醒督导各区按照进度完成工作。目前,本市已推动16个区建立了团代表联络站,12个区建立了分专委员会,并按照“一专一站两联”的机制,切实完成各项任务。

未来,本市将坚持大抓基层,建设富有活力的基层团组织。比如,抓牢学校这一关键领域,巩固深化乡镇(街道)、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等传统领域工作基础。聚焦市级统筹行业系统、区级带动头部重点、街乡深化区域联建、社区(村)拓展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四级联动的开放式组织体系,提升新兴领域青年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等。

新布局 首创分专委员会制度

当前,首都共青团面临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作要素、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对自身革新思维理念、管理机制、能力素养、作风习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本市在全团首创了分专委员会制度,这一制度创新在服务对象和工作职能上实现了横纵交错,全方位打通了联系服务青年的渠道,让各类服务青少年的举措更有针对性,“小机关、大外围、多平台、事业群”的工作布局在不断优化。

早在2017年9月,共青团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和十四届一次全会决定推动开展分专委员会改革。5年来,分专委员会切实发挥“人才库”“思想库”“资源库”功能,提升了委员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加强了与团员青年的密切联系。团市委设立了8个分专委员会,其中5个分委员会覆盖青少年群体的重点领域,3个专委员会涵盖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在服务对象和工作职能上实现横纵交错,全方位打通了联系服务青年的渠道。在人员构成上,每个分专委员会由10—15位委员、候补委员组成,尤其体现基层导向,基层一线成员占比达60%以上。

实践中,这项制度已成为反映基层团员青年需求的重要渠道,委员们围绕青少年的关心事、烦心事不断破题。比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委员会、中小学生工作委员会协同发力,推出“盛夏有爱 团助成长——暑期志愿公益关爱行动”,开展暑期青少年线下托管服务和线上服务引导。机关青年工作委员会则关注到机关事业单位单身青年交友联谊的需求,主动为其搭建相互认识的平台。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对接企业资源帮助密云区穆家峪镇农业合作社发展,签订公益帮扶协议,支持农民增产增收……制度创新之下,改革出实招,更是见实效。

深调研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青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北京团市委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坚持目标导向、优化方式方法、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成果运用的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精准选题、科学破题、扎实解题、有效答题”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调查研究工作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决策科学水平。五年来,北京共青团持续开展常态化调查研究,精准把握青少年脉搏,密切联系青年倾听青年呼声,团的工作更接地气、更近青年。

譬如,北京团市委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该项工作由团市委组织部负责整体统筹调度。结合办实事工作,推动团市委“密切联系青年”制度的落实,仅在2021年,团市委机关干部累计深入基层2070人次,积极深入基层、了解青年所思所盼,将联系青年制度深化成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反馈事的平台。

又如,团市委国际部通过持续科学开展调查研究,提高为青年办实事能力。2021年,国际部开展《在京中外青年国际交往需求及外籍青年社会融入参与度》调研,向来自20多所在京高校的1200余名中外青年发放问卷,与150余名社工、青年代表开展座谈共58场,形成调研成果5000余字、简报4篇。结合调研分析报告,更有针对性地搭建在京中外青年参与国际交往的平台,提高在京外籍青年社会融入度。

再如,在北京社区青年汇改革发展调研过程中,对全市400余家社区青年汇的督导、考核员、社工进行普查,了解各社区青年汇的管理模式、机构建设、工作体系等,为科学规划和改革社区青年汇奠定基础。

此外,团市委还适应新形势,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探索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手段开展调研,使技术在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和效益上的优势充分彰显。

推改革 统筹推进青联、少先队改革

过去五年,本市全面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青联、学联学生会、少先队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团校改革基本完成……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纵深推进,涌现出了一系列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

例如,北京青联在过去五年突出问题导向,改革举措十分密集:不断延伸组织触角吸纳新兴领域青年,吸纳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北京青年互联网协会等市级青年社团成为北京青联会员团体,最大限度团结凝聚全市各族各界青年;常态化开展青联委员考核工作,发挥好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将理论学习、服务大局、联系青年、提案建议等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衡量委员履职情况的指标等等。

又如,近年来,北京团市委、北京学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推进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全市149家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来看,经过改革,市学联秘书处形成了常态化联系高校学生会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92所高校规范召开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畅通“校—院—班”三级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校级层面重心下沉,资源下移,推动院系资源开放共享,使学生会组织与同学们更近、更亲,“大家的学生会、同学共同的家”成为校园共识;在人员方面,扩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中的各领域优秀青年占比,一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重要岗位和平台上经受历练、展现作为的青年学生骨干进入校级学生会组织主席团,目前北京各高校学生会组织执行主席中党员或预备党员比例达75.2%。

此外,在团市委书记会带领下,《团市委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出台顺利推动青少年中心、志愿中心、网络中心、社工中心、希望工程等单位的改革工作,配齐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完成岗位设置,推动中层干部配备。勇于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力建设的力量之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2024年北京共青团“团知书”项目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北京市档案馆:揭开共青团团歌的征集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京津冀三地共青团协同促进大学生就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1
2024年北京共青团工作会议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共青团石景山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7
视点|共青团北京市大兴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共青团北京市大兴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北京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首场宣讲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