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双方就中乌关系和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习近平主席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愿同乌方一道,把两国互利合作向前推进。中方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赴乌克兰等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深入沟通。泽连斯基总统则“欢迎中方为恢复和平、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发挥重要作用”,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大国均对中乌领导人通话做出积极反应。
掷地有声的表态,劝和促谈的主张,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与风范。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有余,负面效应持续发酵。两国人民深受其害,欧洲地区深受其累,全球也都在承担着战争成本。在一些复杂因素的拱火浇油下,战场形势起起伏伏,前景始终未能明朗。越来越多国家忧心忡忡,呼吁缓和紧张局势,主张停火止战的声音不断积聚。当此之时,中国吸纳合理关切,表明态度立场,强调对话谈判是唯一可行的出路,并且拿出实际行动,对于缓解当下艰难局势乃至最终破局,意义重大。
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坚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公正判断。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从呼吁“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到提出对乌克兰问题五点立场和缓解人道主义危机六点倡议,再到提出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中国不懈的和平努力有目共睹,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既不会隔岸观火,也不会拱火浇油,更不干趁机牟利的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出以公心,中国以自己的负责任担当,展现了一个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争议问题中的“正确打开方式”。
务实理性、公义为重,眼下,斡旋外交,正成为中国外交的亮眼名片。一个多月前,中国成功斡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续好消息不断,突尼斯与叙利亚复交,巴林与卡塔尔复交,中东“和解潮”滚滚而来。与之相比,调解乌克兰危机难度更大,毕竟两个正深陷流血冲突的国家,短时间内很难心平气和坐到一起。可越是如此,越不能放弃和平的努力。有些国家出于一己私利,不愿结束战争、阻挠讨论和平,但这不能代表国际社会的世道人心。总有人要挺身而出,代表国际社会发出和平倡议,让和平的声音更加响亮。这一次,依然是中国坚定地站了出来。
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面对当前国际秩序中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大国相对优越的综合实力,决定了其在处理相应国际问题中的分量,也意味着其必须正视自身行为选择的溢出效应。反观某些“大国”,自我定位为世界“灯塔”,所作所为却相当难看。其所执着的“大”,是处处压人一头,时时唯我独尊,把世界看作可瓜分的“棋盘”、可收割的“韭菜”。对乌克兰危机,是谁隔岸观火、是谁拱火浇油、是谁趁火打劫?世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合作还是要对抗,要和平还是要冲突,要共赢还是要独霸,这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着眼世界的长周期趋势、阶段性变化、结构性调整,以及世界人民的意愿和追求,担当好新的时代塑造者和建设者,大国肩上的责任更加艰巨。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竭尽所能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积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做出了表率,我们相信,这种行动一定能汇聚起对冲“负能量”的强大力量。
最近100多年,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残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轨迹或起或落,步伐或乱或稳,各个国家的实力和定位不断更迭,但当目光拉远,就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个清晰原则:无论哪个国家,都与全球共同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和平与发展是最符合各国根本利益的选择。今天的中国,正在不断用高效的行动诠释如何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样的中国外交,值得世界为之喝彩,也值得更多期待。
文/田闻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