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论坛通过了《共建“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北京宣言》,搭建起推动全球早期预警和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升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水平,携手建设更高水平、更加普惠的“早期预警、智慧行动和气候适应力”,助力全球发展,保障全球安全。
《共建“一带一路”全民早期预警北京宣言》,邀请WMO会员参与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重申国家气象水文部门作为预警制作和发布的权威声音的重要作用;呼吁各方、其他国际组织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推动建立全覆盖的预警系统,实现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的预期结果,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在气象领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坛期间,WMO、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签署了《世界气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支持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开展早期预警能力建设、物资援助、联合举办活动等,共同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在内的相关国家提升全民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同时,中国气象局和泰国气象局签署了《中国气象局与泰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气象灾害特别是台风灾害联合监测预报预警、风云气象卫星监测和遥感应用、高分辨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后处理技术、气候监测预测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应用、业务与管理与人才培训等领域加强合作。
据了解,通过多年实践,中国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预警信息最短可在3分钟内到达应急责任人。中国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益和作用正在不断显现。2022年,气象信息为中国公众挽回气象灾害损失约5300多亿元,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公众接收率达97.7%,公众满意度达93分。气象服务已经成为中国覆盖面最广、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