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栅洁: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2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平稳健康发展,将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宝贵的发展机遇。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关于中国宏观经济怎么看,郑栅洁认为重在看“势”,看中国经济过往的态势、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趋势。从新时代10年态势看,中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实现新优化,经济动能取得新优势,经济活力得到新释放;从当前形势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增长动力不断增强,发展走势稳中有进、整体向好;从今后趋势看,中国发展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相信只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各方面潜力和活力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不断取得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成就。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郑栅洁说。
在谈到中国经济怎么干时,他表示,将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我们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郑栅洁说,愿与海内外各界朋友加强沟通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也欢迎大家来华投资兴业,深耕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刘昆:中国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在今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基础厚实,中国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的大机遇。
刘昆介绍,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的跃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提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保持在30%以上。货物贸易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大发展成为世界的大机遇,为全球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财政部部长 刘昆: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保持了4.5%左右的年均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广阔空间,充分彰显了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决心。
刘昆表示,过去十年,中国财政改革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全国财政收入从2012年的11.73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4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从12.6万亿元增加到26.06万亿元,政府法定债务负债率控制在50%左右。2012年到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累计8.8万亿元,全国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8.7%下降到15.1%。2022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返税超过4.2万亿元,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财政部部长 刘昆: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一些卡点、堵点,但经济韧性大、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中国经济发展基础厚实,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未来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五方面
在今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未来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五方面。
刘昆表示,十年来,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放水养鱼”培育市场主体,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加到2023年初的1.7亿户,是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
财政部部长 刘昆: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困行业的支持,让市场主体多减一些负担,增添更大发展动力。
刘昆表示,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调节作用,加强交通、能源、水利、农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带动全社会投资。此外,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将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财政部部长 刘昆:中国的创新、中国的研发投入还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通道上,我们将继续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优先位置,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管理效能,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增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实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刘昆表示,今年进一步增加了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同时,还将重点保障民生支出。
财政部部长 刘昆:通过压减一般性开支,腾出更多的财政资源支持保障改善民生,与2017年相比,2022年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增长39.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增长62.4%。我们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