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王健回国任教线下第一课:找到内心有“火苗”的孩子
音乐周报 2023-03-25 18:57

王健在授课中

3月23日,享誉世界的大提琴家王健回国任教的第一堂线下课在上海音乐学院南楼603教室举行。上音管弦系大提琴教授李继武、青年教师王丹迪以及6名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聆听、交流。

王健表示,从事艺术教育,就是要找到内心有“火苗”的孩子,老师要很敏感,运用好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点燃这个“火苗”。

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底,大提琴演奏家王健作为上音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正式成为上音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3月20日,抵沪第二天,王健就迫不及待来到母校。看到上音汾阳路、淮海路校区如今正在推进整体校区提升工程,他感慨万千。“学校变化太大了,校区越来越漂亮,硬件配套设施非常先进,比国外的音乐院校设施都先进,和我上学时更是天壤之别,回到母校任教很幸福。”王健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上海市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整个城市也呈现更加国际化的风格。

作为活跃在国内外一流古典音乐领域的资深艺术家和教育家,王健对古典音乐表演人才的教育、培养、历练、实践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王健的首批学生共8人,涵盖了附中、本科到硕博研究生的各个阶段,年龄最小的仅14岁。开课第一天,上音院长廖昌永专程来到课堂上看望归来的老同学、老朋友。王健表示,要为母校的弦乐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廖昌永到教室看望王健

激发学生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在课堂上,上音附中高一学生裘智宇演奏了普朗克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曾获第七届全国大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这首作品是他今年即将参加国际音乐比赛的曲目之一;上音附中高一学生杨凌演奏了《绿魔之舞》,他曾获2019年匈牙利音乐比赛大提琴第一名。王健分别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

王健对裘智宇、杨凌进行授课指导

“随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巨大发展以及国内外音乐交流的日益频繁,现在上音学生对音乐的掌握非常全面,整体比较完善。”王健回忆,自己上学的时候,由于条件所限,学习的曲子不多,进度相对比较慢;而现在的孩子程度非常深,小小年纪已经可以演奏大量高难度的作品。

王健为回国执教做了很多准备,他说,艺术教育的特点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在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和特点,重在多方面的启发,对于附中十几岁的孩子,讲人生大道理他们可能听不进去,要用他们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教学。他表示,将根据这8位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程度来制定、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我会鼓励学生多看一些历史书,开阔视野,学会用开放的思维去看待世界、思考人类社会变化的规律,这样对人生、对音乐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王健认为,音乐就是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不易,人性很复杂、多面,在这个地球上,人类可能是惟一能够完整地感知和支配自己命运的生灵。所以,作为人很辛苦,而音乐的力量就是激发人内心的力量和情感。从事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共情能力和表现力,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多思考,了解人性,感受生命的美好、善良,学会用音乐表现生命中的美好。

教学以舞台实践为导向

三十多年来,王健已经在全世界举办过一千多场独奏音乐会,拥有非常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我从小喜欢观察、思考,每次演出之后,我都会及时总结、复盘演出中的得与失,几十年下来,总结了一整套演奏实践的方法。这套很完善的自我训练方法,从理念到具体的技术我都会逐步分享给同学,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王健表示,弦乐演奏特别重视实践,演奏家就是在舞台上不断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有些教材中的理论在平时练习中可行,但是到舞台上就行不通,所以,弦乐教学还是要以真正的舞台实践效果为导向;还有很多经验是学生们从教材中学不到的,比如,在不同的声场环境中,拉琴的音量如何把控、如何获得好的音响效果等。

王健担任过多个国际大提琴比赛的评委,他表示,现在欧美国家的专业选手大多拥有很高的演奏技术,但是听过那么多比赛之后,他发现,特别有个性、有光彩,能够深入灵魂、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奏其实并不多。他说,“要成为优秀的演奏家,必须有主见、有个性。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演奏风格。我希望能尽力引导学生去发掘人性中的美,感受、表现生命中弥足珍贵的美好。”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