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签、挖耳勺、镊子……各种工具齐上阵,掏耳一时爽,伤耳大麻烦!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广东省中医院的义诊和科普宣教现场,该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首届广东省中青年实力医生陈文勇提醒,经常习惯性掏耳可能会导致细菌入侵外耳道,出现外耳道炎,棉签或手指在掏耳朵时也可能将耵聍(即耳屎)进一步推到耳道深处,造成耵聍堵塞,甚至损伤鼓膜。
老中青都有
听力损伤点要规避
陈文勇提醒,听力损伤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高危因素。对孩童而言,有部分孩子存在先天性的内耳问题,也有部分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应用了一些耳毒性的药物所导致的听力问题。还有孩子因为后天的感冒、鼻炎、鼻窦炎导致听力受损。“家长还需要注意孩子是否在睡觉时总是打鼾,这也可能会是耳朵的毛病。”陈文勇说,孩子打鼾可能是腺体肥大的表现。如果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听声音音量很大、与外界交流较少、性格孤僻,也要考虑是听力问题,需及时就医。
“很多年轻人是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这与青年群体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密不可分。”陈文勇说。不少年轻群体经常长时间佩戴耳机,或是喜爱去KTV等噪声污染的场所,都容易造成听力损伤。
老年人也是耳部疾病的重点人群,很多老人听力衰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听力下降后引起生活质量下降、与社会脱节,甚至出现抑郁情绪。陈文勇提醒老年群体和家有老人的子女们,如果老人出现需要多次大声喊叫才能听见、沟通时不搭理人、情绪持续低落时,需要及时就诊。
佩戴助听器
意味着“无力回听”?错!
“很多患者在就诊时,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听力情况是否能得到改善和恢复。”陈文勇介绍,炎症性的耳部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一些早期的突发性耳聋,通过干预、治疗也还是可以逆转的。但是如果是老年性耳聋,即内耳的神经已经衰退时,就不容易再逆转,但是经过医生的及时专业干预也是可以减缓耳聋进程的。
“临床中,助听器是一种能够快速提高患者交流能力的设备,但很多患者很抗拒佩戴助听器,甚至认为这是‘残疾’的体现,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陈文勇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藏式的助听器已非常普遍,很多助听器甚至能够做到藏在耳道里面不被看到。对患者而言,助听器的作用非常大,在听力受损或有相对严重的耳鸣情况下,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助听器,越早使用越能较好地改善听力。
耵聍是耳朵的“城防”
常掏耳并不提倡
如今采耳馆越来越多,但因为掏耳不当导致外耳道损伤,出现急性外耳道炎,甚至引起鼓膜穿孔撕裂的情况并不少见。
陈文勇提醒,耵聍其实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阻挡昆虫和异物进入耳朵,也能够防止外耳道出现细菌感染,起到预防炎症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用定期掏耳朵,大部分的耵聍会随着人的咀嚼运动、跑跳等而自然脱落。
但也有部分患者耵聍分泌旺盛,造成耵聍栓塞,主要表现为耳部存在闷塞感,甚至出现耳痛、耳部肿胀,建议到医院找医生使用专业的方式清除。而在采耳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机构,使用清洁卫生的设备来进行操作。
文/记者 周洁莹 见习记者 徐依励 通讯员 查冠琳 宋莉萍
编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