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减负”:一场早该开始的行动
证券时报 2023-02-25 12:02

近期,一批知名基金经理纷纷卸任所管的部分产品,与此同时,因为明星基金基金卸任,一批基金又增聘新的基金经理,这场卸任和增聘同时进行的运动,被称之为基金业的“减负潮”。这波减负潮背后的真实原因,主要是随着基金资产规模的增长,尤其是过百亿之后,基金经理很难持续做好业绩。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基金的规模是业绩的天敌。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多只基金产品,不仅投资策略容易高度同质化,而且影响基金持有人的投资体验。此番减负潮来临,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至少不是坏消息。

“减负潮”的真实原因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已有超过190位基金经理卸任。其中不乏多位百亿基金经理所管产品出现变更,比如信达澳亚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冯明远,今年以来,已经分别卸任了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期混合、信澳核心科技混合、信澳先进智造股票型这3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再加上去年卸任的信澳精华配置混合,冯明远管理的基金数量已经从此前的10只下降到了6只。另外,还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则是进行了增聘,比如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管理的其中2只产品,今年都增聘了新基金经理,其中兴全合润混合在年初增聘了叶峰为基金经理,兴全合宜混合在今年1月份增聘程剑为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减负”,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星基金经理可能要“奔私”或者转投其他基金公司了,于是先卸掉一部分管理的基金产品,让目前所在的基金公司有个过渡期;二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太多了,规模不断增加,一方面力有不逮,另一方面这会带来基金公司旗下投资策略、投资品种甚至重仓股高度同质化,一旦市场风格和这些基金产品重仓的风向出现了比较大的偏差,就会导致基金产品的净值出现大幅回撤;三是一些基金公司新发产品时,为了增加募集额度,会以明星基金经理的名头扩大营销传播效果,实际运作中可能主要是其他非明星基金经理或基金经理助理在打理,为了“名副其实”,明星基金经理也会卸任。

以上诸多基金“减负”的原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规模过大对业绩的掣肘,导致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卸任“减负”。在基金投研领域,确实存在规模过大会影响基金业绩的情况,尤其是近几年赛道股风光,一些明星基金经理是靠重仓赛道股出名的,但规模在名气的带动下急速扩张之后,尤其是过百亿之后,这些基金经理在赛道股上就会腾挪不开。毕竟赛道股的流通市值相比蓝筹股要小很多,过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会给基金经理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加上赛道股最近半年来是处于调整状态的,重仓赛道股并不会带来较好的业绩,甚至会带来较大幅度的回撤。在上述种种情况之下,明星基金经理纷纷卸任,也就不难理解了。

提升基民持有体验

中国基金业为什么到今天才发生“减负潮”?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基金业现存的一些痼疾说起。长期以来,基金公司的收入都是直接与资产管理规模直接挂钩,而不是与基民的投资收益直接相关联。为了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基金公司着力培养明星基金经理,而一旦有了明星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会极致化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名气,大量新发基金或进行持续营销。因为明星基金经理也是有“时效”的,一旦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不是市场的风口,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会加速褪色甚至被负面的漩涡包围。有鉴于此,基金公司会利用明星基金经理的“黄金期”竭尽全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等到规模过大,超过了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又被迫不得不“减负”。

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基金公司更多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不是基民的投资体验和投资业绩,这不能不说是基金业最大的问题之所在。中国基金业要持续稳健发展,任何时候念兹在兹的,应该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唯有基金公司给基民带来持续稳健的业绩回报,基金公司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证。遗憾的是,“拼规模”一直以来是基金公司最大的动力之一。如何克制这种规模冲动,争取最大限度为基金持有人带来好的业绩回报,这是中国基金业下一个25年应该重点发力的核心点。

毫无疑问,中国基金业是人才素质最高的行业,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一大批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智商毕业生进入基金业,以他们的聪明、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获得极高的收入、体面的生活、不错的社会地位、耀眼的光环。但遗憾的是,中国基金业始终没有获得基金持有人和全社会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哪一家基金公司不希望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机构”,但时至今日,又有哪一家基金公司敢于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们是一家受人尊敬的资产管理机构。”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相当一部分基金公司没有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作为最大的动力,而是将资产管理规模最大化作为最大的动力。

如果基金公司时刻将基民的利益放在心间,就不会出现明星基金经理掌管多只基金产品,严重超过自身能力范畴的现象,“减负潮”的发生,从基民的角度来说,不啻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从基金业和基金公司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说,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确实也不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又有知名基金经理将“卸任”!
中国基金报 2024-09-12
基金经理变更遮遮掩掩 信息披露公平何在?
上海证券报 2024-07-30
丘栋荣离任:管理规模占公司七成 中庚基金如何应对?
中新经纬 2024-07-22
都是降薪惹的祸?年内159名基金经理离任,创近9年同期最高
澎湃新闻 2024-06-27
又见知名基金经理卸任!
证券时报网 2024-06-15
明星基金经理频“减负” 公募团队化发展成趋势
北京商报 2023-11-20
知名百亿基金经理,又卸任!什么原因?
券商中国 2023-11-18
又现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基民如何应对?
国际金融报 2023-03-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