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34位雕塑家共同讨论当代雕塑的“多向性”
新民晚报 2022-12-14 16:06

13日,汇聚了京沪两地34位雕塑家40余件(组)最新力作的“多向度——当代雕塑研究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此展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第六届雕塑学术系列展之一,“向度”是指一种视角,通常用来判断、评价和确定一个事物的概念。这里用“多向度”来指代参展的34位雕塑家,他们在思想观念、文化价值、发展路径、媒介手段、审美趣味等方面不同的志向与追求。

李象群《行者》

参展雕塑家的年龄从五零末一直横跨至八零末,几乎涵盖了雕塑语言的各个发展方向。作为专业艺术机构的雕塑家,他们普遍将创作作为一种研究,不盲目追赶潮流和跟随时尚,有些还刻意与艺术潮流、社会热点保持距离,以维护雕塑的纯粹性和高贵性。与此同时,很多雕塑家积极融入当代艺术理念,使雕塑通过对现成品的使用,扩大雕塑造型的多种叙事空间。另外,各种媒介的广泛运用,也使雕塑进入“物”的寓意与象征范畴,从而实现传统雕塑艺术的现代拓展,或者当代转型,形成架上雕塑与当代观念的相互融渗。

刘建华《齿》

有的雕塑家从学院写实雕塑出发,将创作的重点逐渐从内容、题材转移到作品的视觉形式与风格表达上,包括对虚实关系、视觉效果,以及对表面细节的个性化处理等;有的雕塑家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汲取养料,努力寻求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当代转化,强调中国雕塑的文化身份和本土化的发展轨迹;有的雕塑家注重雕塑语言的当代性和艺术家的主体性,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以来各种艺术语汇和修辞的基础上,运用本土文化经验赋予作品以个人化的风格;还有的雕塑家逐渐从对造型的重视转向对“物性”“场地”“空间”的研究,强调“物”所负载的物理与文化属性,以及作品与观众、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场域关系,关注一种整体性的审美体验。

比如曾成钢的作品《我们同行》,取材与立意体现了他的“自然意识”,又有效地吸收了青铜器刚健、厚重、古拙的气质和语言。他将人物和动物的内部团块挖空,以强化骨骼比例、结实的结构关系,从而来体现雕塑的内在张力。虽然材料空,但内容和想象并不空。

曾成钢《我们同行》

中国的当代雕塑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倾向于采用具象的方式,或者采用人体语言进行创作。比如李象群的作品《行者》,秉承“用手指抚摸历史”的创作理念,根据孔子形象塑造了《行者》。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他的思想与学说。雕塑在李象群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也是他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反复审视和提问的对象。

参展的雕塑家,有些是致力于材料的转换。刘建华的作品《齿》和《泡沫》,用陶瓷烧制的牙齿与泡沫,几乎达到 “以假乱真”的效果,“欺骗”了很多观众的眼睛。

蒋铁骊一直采用人体语言进行创作,参展作品《论道》,没有人物的个性特征,没有具体的细节刻画。有的是一组能够穿越时空,动人心弦的人物群像。这里包含着个体与群体、单数与复数之间复杂又辩证关系的探讨。

中国雕塑从根本上受到时代的影响,并为时代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雕塑家们用雕塑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现实关怀。

展览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协办。

文/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雕塑大系:好一台雕塑大戏
北青艺评 2024-11-13
专栏|紫金庵罗汉与雕塑家杨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专栏|紫金庵罗汉与雕塑家杨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18
20世纪重要的留法中国雕塑家,严德晖漂泊在外的作品重返中国展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31
“刻舟者的不系之舟”雕塑展开幕,呈现“80后”艺术家风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3
壹美美术馆新推三项展览 展现当代艺术家的青年魅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观展|意大利雕塑家波莫多罗作品展今起在罗马免费开放
新华社 2023-05-12
贵州纸浆雕塑家让六百年古法造纸技艺“新生”
中国新闻网 2022-12-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