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76万粉丝 被称为“传声天使”:90后女孩让近500名“天线宝宝”喊妈妈
武汉晚报 2022-11-29 11:36

“妈妈”“爸爸”,一般来说,这是咿呀学语的孩子最先发出的两个音。但对于一些特殊家庭的父母来说,听孩子喊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或许要很多年。

2022年度“汉漾”青年人才、江夏区小葵花康复中心的“90后”听障特教康复老师李虹葭说:“尽管有时一个发音要反复练好几个月,当宝宝成功发出那个音时,我经常激动得狂掉眼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听力障碍的孩子融入普通学校的生活。”

“传声天使”

因听力障碍而植入人工耳蜗或佩戴助听器的孩子,有个可爱的名字——“天线宝宝”。数据显示,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780余万,每年新生聋儿约3万余名。

从18岁当志愿者接触这个行业,李虹葭便下定决心:“把特教当做我的生活。”13年间,她从一名跨行的工科生,成为一名特教界“网红”——众多家庭看了她的短视频,从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慕名而来。被称为“传声天使”的李虹葭有个朴素的愿望——让爱发声。

11月25日上午10时,在小葵花康复中心二楼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教室内,李虹葭正在给4岁的男孩果果(化名)上一对一单训课。

果果头部左侧,一根黑色电线连接着左耳的人工耳蜗。李虹葭用右手轻轻托起他的下巴:“说J—”(机),果果睁大眼睛盯着老师的嘴型,努力了好几次,终于发出“J”(机)音。李虹葭笑着给了他一个拥抱。

果果家住陕西渭南,妈妈郭晓珂说,她带着孩子在全国各地跑了近10个机构,“没有丝毫进展,果果就连有意识地与人对视都做不到”。来这里的第一堂课,李虹葭让孩子开口喊了“爸爸”。

“武汉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只要还有钱治,我绝不放弃!”得知老师9月29日生日,郭晓珂花了一个月做了一大束手工玫瑰花作生日礼物,送给了李虹葭。

一次经历改变人生

今年31岁的李虹葭小名“溶溶”。在家长眼中,她有一股“魔力”——小朋友第一天见面就很愿意听她的话,甚至不怕自己妈妈“吃醋”也要喊她“溶溶妈妈”。

来自荆门的她,毕业于湖北大学。今年,是她在武汉生活的第13年。18岁那年,李虹葭顺利考上建筑学专业,大一时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当时,她在电视上看到康复中心招募志愿者,便带着好奇,来到小葵花康复中心。当志愿者第一天,李虹葭发现阳阳(化名)头上长满了癞痢,就去药店买药水。生疮的地方搽了药直冒泡,阳阳却坚强地咬着嘴唇没哭,这让她很心疼。“就是因为那个孩子,我在这个学校留了下来。”李虹葭说,看着听障孩子和家长的无助,她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就好像是一个溺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住了我的手,怎么舍得放开?那么多从全国各地大老远赶来的,我不能耽误孩子治疗的一分一秒。”李虹葭不敢懈怠,每天7点半到学校,一直上课到11点半,半小时午饭时间后,从12点一直到晚上7点,一天可以为20多个孩子上单训课。

上下班路上当“滴滴”司机

李虹葭所在的小葵花康复中心,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听力康复机构,常年有近200个听障、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发育迟缓的宝宝。她的学生从两岁到七岁不等,都是听力障碍最严重的。

她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当时一个月工资800元,房租一个月200元,两个板凳一搭,中间放几块木板就是床。”李虹葭不觉得苦,反倒很开心,“发现自己能独立了”。她还经常把康复中心的孩子带到家里做饭给他们吃,晚上一起住。    

一年后,父母租了个大房子,和她搬到了一起,还买了台车代步,全力支持女儿的事业。

前几年,李爸爸的身体不太好。为了补贴家用,李虹葭上下班的路上做“滴滴”司机,晚上从医院回来在路边摆地摊卖衣服。咬牙坚持了一年,直到父亲康复出院,她才松了一口气。

李虹葭说,多帮助一个“天线宝宝”回归普通人的生活,这份成就感是任何工作都无可取代的。

3岁女儿喊了声“妈妈”

短视频平台上,她的昵称是“言语康复溶溶老师”。76万粉丝背后,是无数个听障儿童的家庭。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李虹葭坚持做一对一的单训。

多年来,她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孩子发“T(兔)”音,她会拿一张小纸片放在手心,让孩子对着纸片发音,正确发出这个音时,纸片能飞起来;有时,她会用棉签压舌头,帮他们发音……

每次上课,李虹葭都会为孩子录制视频,并不定期上传到网上,让更多家庭远程学一些康复技巧。不少人给她留言:“老师,看了你的视频,我教会了孩子喊‘爸爸妈妈’。”

更多的家长选择不远千里来武汉找她。3岁的欣欣(化名)是唇腭裂宝宝,还伴有发育迟缓、耳蜗畸形,甚至没有通过正式康复治疗前的评估检测。李虹葭还没来得及开口,欣欣妈妈就大哭:“我和丈夫都是教师,这么多年把几千个孩子教育成人,就是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依照她的经验,一般只需要一节课时间,就有办法让听障宝宝开口发音。可李虹葭使出浑身解数,一个半月后,欣欣还是闭口不言。那段时间,李虹葭一度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的方法对吗,能帮到她吗,会不会耽误了孩子治疗的黄金期?”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日常课上,孩子毫无征兆地喊出了“妈妈”,李虹葭用手重重地捶了几下门,门外的所有人都明白了,随后是尖叫不已的欢呼声。教室外,欣欣妈妈蹲在地上哭成泪人。

从教13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她累计帮助近500名“天线宝宝”开口喊“妈妈”。一个又一个孩子从这里“毕业”,回到普教学校,仍保持着与她的联系。

“溶溶妈妈,我最近学英语了!”几天前,李虹葭收到了乐乐(化名)的微信,看着孩子自信的笑容,她感到特别自豪。

文并摄/朱佳琦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从70万一针的“天价药”降至3.3万元左右 越来越多罕见病药纳入医保目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29
Qnews|男子21年帮600余名听障儿童开口说话:想让更多孩子走出无声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守护“折翼天使” 回馈社会善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几点建议,帮妈妈们成为女儿的知心朋友
健康中国 2023-07-01
宁夏“明天计划”:托起孤残儿童的明天
中国新闻网 2023-06-01
“星星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中国青年报 2023-05-05
失聪儿童妈妈自学康复帮助多个残障儿童考上大学 称曾抱着儿子去书店抄书学教育方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图记 | 重庆:儿童康复病区里的男“妈妈”
新华社 2022-05-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