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天宫”建设全过程 90后博士自编程序拍摄中国空间站
扬子晚报 2022-11-02 13:37

北京时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8分钟后,梦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一过程被90后天体物理学博士刘博洋从距离400公里外的地面上记录下来。

记者了解到,刘博洋自主开发光学追踪程序,经过40多次拍摄,留下了“天宫”空间站从核心舱,到土字型、L型、再到T型建设过程中极为珍贵的影像记录。

“我拍空间站的想法两年前就有了。”2020年,刘博洋就对拍摄空间站产生兴趣,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现成的光学追踪程序可用,且只能观测国际空间站。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中国空间站的建设正式开启。今年3月,刘博洋意识到,今年将是中国空间站建设最为密集的一年,随着天舟三号撤离空间站,到天舟四号发射,神舟十四号发射,以及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中国空间站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形态都可能不一样。”

他给自己下了个死命令,用十几天时间开发出了一套光学跟踪程序,让望远镜从地面自动捕捉400公里外高速运动中的空间站。

刘博洋解释,空间站过境时的移动速度高达每秒7.68km,相当于手枪子弹出膛速度的20倍,空间站每92分钟可以绕地球一圈,靠人力实现稳定跟踪几乎不可能。“如果望远镜定着不动,不到半秒钟就飞过去了,很难记录它的动态影像。”刘博洋需要通过自动控制程序,让跟踪装置自动识别出空间站,然后由望远镜捕获、跟踪、拍摄。

经过多次失败和调试,今年4月19日,刘博洋和好友第一次在河北衡水拍下了中国空间站高清影像,“相当于在400公里外拍到高速路上高速行驶的汽车。”此后,他更是40多次追拍空间站,记录下中国空间站构型变化的完整过程。

“现在我们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很幸运能够作为天文摄影师,见证中国大航天时代的开始。”刘博洋说。

文/杨甜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图片故事|“追星”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
新华社 2022-12-13
“追星”青年,记录中国空间站“成长”
新华每日电讯 2022-12-01
中国空间站将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光明日报 2022-11-04
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看点
新华社 2022-11-01
天宫“梦工场”梦天实验舱支持空间站更强科学实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31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将承担更多升空使命
新华社 2022-10-30
安全可靠、能力强!一文揭秘梦天实验舱的专属“座驾”
央视新闻 2022-10-25
天宫课堂三度开讲 迎来全新“太空教室”
中国青年报 2022-10-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