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利用平台漏洞“薅羊毛”被判刑并不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7 15:39

因为薅羊毛而获刑的案件在多地均有判决的案例。此前在上海,曾有5人因为利用肯德基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的漏洞获利20多万元,结果因此获刑。法院一审认为各被告人通过发起虚假交易,获取退券退款的行为,是基于两个客户端之间数据不同步,使被害单位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财产处分,进而造成财产损失,故各被告人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电商平台或部分商家的APP获取各种优惠券是不少人的消费习惯,甚至一些人专门搜集各大网络平台的打折券和优惠券,被称为“羊毛党”。如今,却有人因为“薅羊毛”被判定为诈骗罪,或许会令一些人感到难以理解。但仔细梳理披露的案情可以发现,这些人所谓的“薅羊毛”,实际上就是获取不法利益,与一般意义上的“羊毛党”有本质区别。

如前所述,“羊毛党”主要是搜集各大网络平台的打折券、优惠券,将平台的各种优惠利用到极致,做到了利益最大化,甚至是无优惠券不购物。但这些“羊毛党”并未钻平台漏洞,而是在平台设定的规则下尽量争取最大优惠幅度。即便网络平台偶尔出现漏洞,也会及时修复,不会向“羊毛党”索赔。如现实中,一些平台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将商品价格或折扣标错,诸如将8折错标为0.8折,进而引发抢购,但平台一般不会拒不发货或者向抢购者索赔,而是继续履行发货责任,以赢得消费者好感。

一些人因为“薅羊毛”获罪,主要在于其超越了“羊毛党”界线,变异为诈骗。如据报道,这些“羊毛党”利用系统数据不同步为“生财门道”,一是在App客户端用套餐兑换券下单,进入待支付状态后暂不支付,之后在微信客户端对兑换券进行退款操作,然后再将之前客户端的订单取消,此时可以重新获取兑换券,该方式等于分文未付骗取一份兑换券;二是先在App客户端用套餐兑换券下单待支付,在微信客户端退掉兑换券,再在App客户端支付,此时便可支付成功并获得取餐码,该方式等于分文未付骗取一份套餐。

由此可见,前述“薅羊毛”行为的非法性和欺骗性非常明显,并非单纯获取优惠券的“羊毛党”那么简单。根据刑法规定及相关法理,诈骗罪主要指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诱骗被害人,使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自己的财产,行为人获取不法利益。虽然有观点以平台存在漏洞为由,认为这些人的行为不能构成诈骗。不过,即便平台存在技术漏洞,也不代表可以被非法利用。消费者不能以此作为借口,肆意逾越法律红线。

报道所提及的案例中,行为人明知道App客户端与微信客户端的数据不同步,存在重大漏洞,其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虚假交易,诈骗的主观故意和恶意非常明显。毫不客气地说,这种利用系统数据不同步而以虚假退单方式骗取商品或者商品兑换券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诈骗,根本不是什么“薅羊毛”。如广为人知,闹得沸沸扬扬的“许霆案”就是利用ATM机漏洞而获取了高额不法利益而被判刑。比照“许霆案”,就不难理解这些人为何构成诈骗罪了。这也给“羊毛党”带来了警示,“薅羊毛”也应遵守规则,恶意逾越规则而获取非法利益,必然面临着法律责任。

文/史洪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