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如何牵好科技创新“牛鼻子”,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轮驱动?9月3日,2022年服贸会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生态主题发布会在首钢园10号馆元宇宙体验馆举办。
会上,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郭萌以“聚焦科技,矢志创新,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介绍了经开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果、做法和政策。
今年7月,全国首张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订单在北京经开区诞生,主驾无人的Robotaxi(智能网联乘用车)正式进入收费阶段,科幻场景“驶”进现实,成为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在会上,郭萌表示,经开区始终致力于抢占高精尖产业制高点,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
高精尖产业要发展,势必离不开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北京经开区持续深化‘三城一区’联动机制,对接‘三城’高校院所,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在经开区落地转化,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郭萌说。一方面,落实空间承载,与中关村管委会、三大科学城共建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先导基地,经开区首批6家先导基地加速区挂牌,空间总面积达8.2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提供服务支持,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对纳入计划的创新项目和服务机构给予房租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支持,建立转化项目储备库。自2017年以来,经开区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6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合计超过1200项。
三十载科技创新,北京经开区不断刷新“成绩单”,走出了具有“亦庄特色”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和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新道路。
“作为首都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我们围绕‘五个聚焦’,为来经开区干事创业的朋友们,精心准备了全方位的政策大礼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简称‘科创20条’。”郭萌说。
具体来看,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自主可控能力。对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的单位,经开区将给予研发投入最高50%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申报重大科技专项,给予最高1:1的资金配套。
聚焦梯队企业培育,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经开区构建雁阵式梯队企业库,针对北交所上市等事宜提供“管家式”精准服务;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对首次纳入经开区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支持企业开展颠覆性领跑技术研发,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首台(套)项目给予支持。
聚焦产学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强“三城一区”创新联动发展,经开区实施“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标杆;强化产业共性技术支撑能力,根据平台服务能力及效果,给予资金支持,发放科技创新服务券,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聚焦头部企业战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经开区鼓励共建创新中心,对创新中心获得资质情况,给予不同等次的支持;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鼓励大中型重点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根据研发费用增长情况,给予支持。
聚焦开放共赢,完善创新生态链条。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经开区以股权投资支持高科技高成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在全球智力密集地区设立离岸创新中心,根据其引入国际项目、人才团队情况给予奖励。
今后,北京经开区将坚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亦庄科技”品牌,为建设一座创新气氛浓厚、营商环境一流的高端产业综合新城贡献科技力量,助力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叶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