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更需要每个人自觉守护。作为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措施,“扫码通行”的执行出现松懈了吗?“场所码”“数字哨兵”是否做到应贴尽贴、应扫尽扫?记者昨日连续走访了上海一些公共场所。
养成习惯,防疫人人有责
据统计,截至8月9日,上海全市各类场所主体已申领“场所码”271万个、布设“数字哨兵”94314台,7月以来日均扫码量、数据核验调用量突破5000万人次。相比一个月前,“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数量均有提升,尤其是“数字哨兵”增加了约1.6万台。
长乐路常熟路路口的世纪商贸广场每天约有万人在楼里办公。6月起,大楼的2个入口处均张贴了“场所码”,并在每个入口处布设了2台“数字哨兵”。人员进入大楼需要凭绿码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一开始觉得挺麻烦,因为经常有人操作不熟练‘卡’在门口,进门的时候要排一会队。而且哪怕出门拿个外卖,进门也要重新扫码。”白领小孙告诉记者,“大楼保安对进入人员的查验一直较为严格,防疫也是人人有责,现在养成习惯了。”
地铁上海火车站站,扫码查验的压力不小。许多外地来沪的旅客没有使用过“随申办”,不会扫“场所码”,他们如何进站?工作人员表示,外地来沪、没有“随申办”的乘客进站时,出示其他省市的绿码以及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样可以进入,如果是上海市民或者已经有“随申办”的旅客,还是扫描“场所码”比较便捷。
“天天都要用,我儿子早就把我教会了,现在我自己也能扫码,小孙女也会扫码,一家老老小小都会扫,学会了就不麻烦了。”在虹口区白玉兰广场地下一层临近地铁12号线的入口处,一位老人带着年幼的孙女扫码进站。
不能侥幸,积极亮码扫码
走访上海部分大型商场、餐馆、电影院、健身房等经营性场所时发现,“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已成“标配”,门口的工作人员会对进入的顾客一一查验。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在一些商场内部,尽管不少店铺门口张贴了“场所码”,但仍有顾客不主动扫码。
一间服装店的店员表示,由于自己还要招呼正在选购的客人,时时盯着门口有点“分身乏术”。在一趟公交车上,记者注意到,从起点站开始陆续上车的二十余名乘客中,扫码的仅寥寥几人。乘客程先生也注意到,近来上车后主动扫码的乘客少了。
“在流调工作的实践中,‘场所码’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怕麻烦,更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疾控专家提醒,“场所码”“数字哨兵”是“监测哨”的重要手段,需要市民积极亮码、扫码,做到“凡到必扫”“逢到必检”,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提倡落实好“定期做核酸、主动扫‘场所码’、尽早接种疫苗”的“新防疫三件套”。
上海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使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不仅可以快速展示“随申码”和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自动完成场所登记,提高通行和场所登记管理效率,还便于快速开展流调排查,防止疫情扩散,使重点场所进出管理更便捷、疫情防控更精准。
遇到“有码不扫”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张江镇日前尝试了一项新举措。张江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辖区1600多家沿街商户的“场所码”背后匹配张贴了RFID无线射频条形码标签,城管队员手持设备按道路巡检时即可通过射频信号在较远距离确认“场所码”张贴情况。同时,各家商户的扫码数据也可以在张江镇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大屏上显示,当日正常开业、扫码数为零的沿街商户将收到相关部门发来的提示。
文/吴頔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