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是本次展会8大专题展之一,以“新金融、新开放、新发展”为主题,共邀请到近150家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参加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国内金融机构除在展示各种新技术和新服务外,也带来了包容性金融的中国实践,向世界展示精准扶贫的多种形式。
多种方式展现扶贫成果
本次服贸会上,多家银行、保险和其它金融机构在内容展示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金融在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丰硕成果。
中国农业银行展示了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消费扶贫、教育就业扶贫等多方面金融扶贫工作,中国建设银行展示了其“两馆一卡”的扶贫新模式。交行、中国太平、邮储银行等也纷纷展示了各自在金融扶贫、乡村振兴方面的成果。
新疆的大枣干果、湖北的鱼头酸辣粉、内蒙古的酸奶、青海的牦牛肉……建行参展的同时,扶贫商品带货直播正在同步进行中。
农行在户外主展区的内容展示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了农行数字金融、脱贫攻坚、普惠民生、服务实体、金融抗疫等五大板块的成果及亮点。
首创集团金融服务产业则展示了其通过北京农投平台扶持三农和小微的丰富成果,其中既包括产业扶贫的内容,也包括利用自身食材供应链平台,将内蒙古、新疆等地采购蔬菜、肉类的消费扶贫成果。
此外多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在参展素材中展示了各自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成绩。
扶贫背后的“方法论”
金融在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金融机构在扶贫过程中突出精准扶贫、扶贫扶智等特点,注重扶贫的造血功能,才能将扶贫落到实处。
不少金融机构将输血性质的公益扶持,造血性质的产业扶持,发挥东西部区域差异的消费扶持结合,开创了金融扶贫的诸多新方法、新模式。
建行通过“两馆一卡”模式,将贫困地区的资源和大城市的消费能力结合起来。“两馆一卡”指的是线下的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线上的建行善融商务“北京消费扶贫特色产品馆”和“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通过线上线下搭台销售扶贫地区的特色商品、推出扶贫信用卡鼓励消费贫困地区产品等方式,建行将对口扶贫支援的8省90县相关农产品销售到千家万户。
目前,“两馆”中的实体馆已建成17个,首农双创中心之外,各双创分中心分布在全市16个行政区。实体馆入驻企业达300多家,展销扶贫产品5000多种,扶贫产品刷卡消费额超过3300万元。
“两馆”中的电商馆搭建在建行善融商务平台,将双创中心的12家进驻商户全部引入线上平台,上线当地特色扶贫商品900多种,2019年初至今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今年受疫情影响,线上馆销售火爆,交易额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2倍。
“一卡”即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是建行发行的全国首张具有扶贫元素的信用卡,使用该卡产生的有效消费额,建行将按万分之五比例向市支援合作促进会进行公益捐赠。目前该卡发卡量超过100万张,消费额突破60亿元。建行持续开展的持卡购买扶贫产品单笔满200元最高减100元的优惠活动,已累计优惠2000余万元。
中国交通银行一直将扶贫工作视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号工程”,累计投入扶贫捐赠资金近2亿元。
春节期间,交行为定点扶贫地区优先安排捐赠资金,用于购置负压救护车辆以及CT监测设备。除医疗项目外,今年上半年,交行在三个定点扶贫县投入教育、饮水、危房改造等“两不愁、三保障”项目捐赠资金逾1200万元。截至6月末,交行已累计投入扶贫捐赠资金3280.37万元,引进帮扶资金720.47万元。
各保险公司也积极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当中。中国太平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通过保险扶贫、产业扶贫、基建扶贫、智力扶贫和消费扶贫等方式,助推甘肃省两当县、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脱贫摘帽,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太平集团在甘肃两当、安徽裕安两地投入直接帮扶资金900万元,引进帮扶资金13.6万元以上;购买农产品金额达1350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近180万元;培训当地基层干部370人次以上,技术人员近1000人次,均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包容性金融的中国样本
国内金融机构不断将服务下沉到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各种方法向乡村、向低收入群体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落实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全球包容性金融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
比如建行北京市分行将“裕农通”服务点作为服务触点延伸到村民身边,在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包括小额取款、现金汇款、转账等功能在内的基础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围绕村民生活场景,不断完善生活缴费、药品溯源等便民服务。建行还免费助推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的“三资平台”建设,推进集体资产管理、综合产权交易、阳光村务、阳光惠农等四种平台建设。目前,该行已经与通州、大兴、平谷、密云、顺义等区的437个行政村达成“三资平台”合作意向。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下沉三农金融服务,以密云支行绿色营业部为代表,已在全行10家郊区支行逐步建立三农金融服务站,成立专门的三农服务信贷队伍,扎根农村做好涉农贷款服务工作。通过网点和服务的下沉,通过为三农和低收入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金融产品,包容性的金融服务极大提高了低收入群体的“造血”再生能力。
文/ 金仁甫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