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库项目至少150个,投入资金不少于540亿元人民币,王府井示范区引入20家首店,年底前“文巷”“银巷”“杏巷”“硅巷”和科创孵化器亮相……近期,东城区《2022年度东城区“两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59项任务明确了东城“两区”建设的重点目标和实现路径。
聚焦重点领域
进一步做强产业实力
今年,东城区将推动文化领域扩大开放,依托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东城区文化贸易额显著提升,形成规模更大、辐射更广、作用更强的文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以“文化+”创新融合发展为抓手,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年底前至少打造1个独具东城区特色的“文巷”。
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方面,东城区将支持在京私募基金依法合规参与在京创新型企业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赴海外融资、上市。落实“一体两翼一核”金融产业发展战略,聚合优势金融业态,年底前至少打造1个独具东城区特色的“银巷”。
同时,东城区将创新“中医药+互联网”模式,以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依托,打造同仁堂互联网医疗品牌。打造“国际数字健康应用创新中心”,推动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落地,年底前至少打造1个独具东城区特色的“杏巷”。
为了深化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东城区将编制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动贸易数字化和数字贸易化发展。探索区属国企与专业产业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建立科创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年底前至少打造1个科创孵化器和1个独具东城区特色的“硅巷”。
打造示范园区
进一步提升创新动力
2020年以来,东城区文创园人均、地均文化产值连续保持全市第一。今年,东城区将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路径,对园区功能定位、产业类型、运营模式等进行深度分析,探索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重点优势产业,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同时,东城区将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建立园区线上线下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让企业办事少跑路。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产业联盟、人力资源及法律保障等服务,完善园区产业发展生态。
此外,东城区还将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基金促进企业发展。完善产业规划,培育龙头企业,在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分别培育建设1至2条沉浸式、可体验的示范产业链。
聚力制度创新
进一步释放开放活力
根据全市统一安排,东城区今年将落实关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和人才、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的一揽子方案,有序推动开放创新任务落地。
东城区还将打造多个“全市首个”,包括不动产登记智慧一体化综合服务大厅、文化产业园区“放管服”改革场景等。此外,东城区还将建立“一站式”多元矛盾调处暨商事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纠纷就地解决机制,探索共治办税服务,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下一步,东城区“两区”建设将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增强国际高端要素资源集聚能力,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和产业促进体系,着力打造“四新经济”,在产业开放、园区开放、制度创新、营造开放环境四个方面形成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引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庄蕊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