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苑丨免费旅游、热心推销、权威理财……法官揭秘养老诈骗套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2 16:29

随着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启动,一批以“养老”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惩处。实践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消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化身“权威”理财师、“热心”推销员,以免费听课、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为诱饵,花样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6月1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邀请海淀法院法官,通过三起警示案例,提醒老年人警惕养老诈骗,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权威”理财师“投资返利”设陷阱

退休在家的王大爷热衷炒股,在网上浏览炒股信息时,他被自称“权威”理财师的李老师拉入了一个投资交流群。群里经常分享投资心得,还定期免费授课。

有着十几年炒股经验的王大爷开始时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的心态跟投了几只股票,没想到真的有所盈利。受李老师鼓动,王大爷在投资网站上开始投资。李老师宣称,网站采用“T+1”投资模式,可参与投资境外上市股票,收益非常可观,投资份额有限,先到先得。王大爷怕错失良机,便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APP,试投了1万元。15天后他见获得了5000元的收益,且本金还能取出来,就彻底放下戒备。随后,王大爷累计在平台上投入了50万,谁知平台突然关闭,资金全部打了水漂。

法官提示:此类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渠道架设虚假平台,利用老年人对互联网消息闭塞的弱点,化身“权威”理财师,通过讲课的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并诱导其下载虚假软件,软件上的数字账目均由不法分子随意操控。所谓的“微信群”也成为诈骗团伙搭建的陷阱,几乎所有群友都是犯罪分子制造的虚假账号,通过分享虚假获利信息吸引诈骗对象投资。不法分子通过蓄意引导和虚假平台后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造成投资亏损假象,把受害人投入的资金据为己有。

法官提醒老年人,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网站进行投资,不要轻易相信各类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投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鱼龙混杂的“投资建议”,更不要通过他人提供的链接下载投资理财类APP,在投资之前要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

同时,要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打消“用小钱赚大钱”的念头,在支付较大金额钱款时,最好找老伴、孩子或信得过的朋友、邻居多加确认。不要参加陌生人提供的免费讲座等活动,防止陷入诈骗套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一旦发现自己被骗后,要果断退出,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报案。

“热心”推销员“以房养老”是骗局

韩阿姨没有子女,退休后一直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一次她在小区遛弯时碰到了自称是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小刘。在登记了个人信息后,韩阿姨收到了小刘免费赠送的一斤鸡蛋。随后“热心”推销员小刘给她推荐了一款“以房养老”的保险产品,说这是国家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优惠产品,不需要去银行申请贷款,只要把房子的相关手续拿到公司走流程,就可以享受每年百分之五的利息回报。

随后,小刘又邀请韩阿姨参加了年会、客监会等一系列活动,向她进行了一系列“安全保障展示”,并出示了公司的各项资质认证,这一切让韩阿姨觉得,这是个合理合法且安全的项目。

心动之下,韩阿姨按照小刘要求将房子办理抵押贷款,又签了借款合同,将借来的钱投资到理财项目上。谁知几个月后,韩阿姨没有等来丰厚的养老金,却等来了银行的催款通知。

法官提示:真正的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老人将名下产权房抵押,在保有居住权的同时,定期从保险机构领取养老金。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房屋处置权,处置所得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费用,剩余部分返还老人的继承者。

而不法分子却是以养老投资之名,诱骗老年人进行房屋抵押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其推荐的理财产品,而后骗子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造成人财两空。这种行为符合“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承诺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违法特征,属于“非法集资”。

此类犯罪行为中,不法分子往往化身“热心”推销员,通过电话、短信、发传单等方式,以免费鸡蛋、面条、油、米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讲座,博取老人信任,并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忽悠老年人购买相应产品。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于那些主动打招呼、套近乎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戒心理,防止上当受骗。

“靠谱”导游“免费旅游”不靠谱

潘阿姨退休后喜欢和姐妹们出去旅游,在旅游时结识了导游小王。回国后,小王给潘阿姨表示有一家旅游公司,只要潘阿姨入股,就能成为公司的VIP,不但能定期分红,还能免费旅游。潘阿姨感觉小王挺靠谱,还免费带着她几个姐妹去过海南、西双版纳等地旅游过,就入了股。没想到,打钱没多久,就发现小王已经跑路,公司也注销了。

法官提示: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打着“旅游业务”的幌子,用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方式诱骗老年人投资。一般而言,不法分子没有金融许可证,多注册登记成立旅游公司,聘请业务员若干,对外均使用假身份信息,统一印制假身份名片,主要是利用旅游公司的身份,向社会不特定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宣传只要投资入股成为该公司的会员,就可以根据会员等级免费旅游,会员在享受旅游的同时还可以收获高额利息回报,投资到期后可以拿回本金,从而引诱老年人投资该公司。

不切实际的投资收益、天花乱坠的宣传看似美好,但虚假承诺最终无法兑现。在投资时,消费者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提高识别能力。要牢记非法集资特点: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诱骗。那些打着养老、养生的旗号,承诺支付高息回报、免费旅游的行为,可能都是骗局。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九大常见养老诈骗骗局 赶快提醒爸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2
公安部网安局发布九大常见养老诈骗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1
以案说险 养老安全警钟长鸣:从特大集资诈骗案看如何防范养老诈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315青诉 | 高收益高回报都是诱饵 揭秘涉老非法集资案件十大套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别上当!9类常见养老诈骗骗局大揭秘
平安北京朝阳 2023-10-29
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提醒您:警惕“养老公寓”投资骗局
扬子晚报 2023-06-21
北京银保监局:警惕六类诈骗“陷阱” 守住养老钱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16
“作法消灾”皆幌子 ,养老诈骗套路多
半月谈 2022-1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