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达8.6%,是40年以来最高水平。其月度涨幅明显高于4月份0.3%的涨幅,也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7%。这打破了市场早前对美国通胀到顶的希望。
当日美国股市遭遇大幅抛售,标普500指数收盘下跌2.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5%。对货币政策变化最敏感的短期美国政府债券也大幅抛售。两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攀升至3%以上,是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批评说,美联储未能对其错误负起责任,也没有意识到这对其可信度的损害。“美联储说的是该说的话,但我认为他们并不了解去年和今年年初所犯的错误造成的损害程度”,萨默斯说,“这些错误意味着他们从根本上没有可信度。”
“很明显,通货膨胀到顶的说法,就像暂时性通胀的说法一样,是一种错误,”萨默斯称,“美联储3月份的预测,说通胀将在今年年底前降至2%,坦率地说,在发布时就是一种妄想,今天看起来更加荒谬。”
通胀这次到顶了吗
萨默斯警告说,CPI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几个月可能会加速。数据显示,由于租金继续飙升,5月住房成本环比增长了0.6%,是自2004年3月以来最大的月度增长。萨默斯称,今年晚些时候,住房成本可能会上升8%。他补充说,医疗服务价格目前也仍然“看起来很低”。
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斯里拉姆(Pooja Sriram)说,5月的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仍然很高,并且似乎没有立即缓解的迹象。他说,很难将8.6%确定为峰值,能源价格的“一次波动”就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将总体通胀率推高到8.8%。
美国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 Simpson)认为,在美国驾车出游季和需求的推动下,油价持续上涨,这是必须审慎考虑的重大输入通胀因素。“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价格正在飚升。高企的能源价格影响全球的消费者与商业,无论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还是家庭取暖费用,无一幸免。”他说。
根据美国汽车协会(AAA)数据,全美汽油价格接近每加仑5美元。航空公司的票价也继续上涨,继4月上涨18.6%之后,5月份又上涨了12.6%。
BCA Research大宗商品与能源部门首席策略师瑞恩(Robert Ryan)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工业商品和农业商品稀缺的时代,乌克兰局势使之变得严重,而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前奏”。“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能够供应足以影响能源转型的大宗商品市场,也没有能激励我们生产更多现有资源的投资。”瑞恩说,“商品供应,特别是工业商品供应无法跟上需求,所以通胀的降低需要需求侧的破坏。即使真的需求出现下降,最终的商品价格也会比疫情前要高得多。”
美国财长耶伦在周初指出,通胀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而且可能继续居高不下。辛普森称,大部分人可能都同意耶伦的看法,未来最重要的不是通胀率的绝对水平,而是通胀的方向和变化的速度。“人们对未来的终极担忧是通胀过热之下粘在高位。物价保持在高位的时间越久,对消费、消费者和企业信心乃至成长的拖累越严重。”辛普森说。
6月份,美国消费者情绪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0日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6月初值报50.2,创有数据纪录以来新低。此外,5至10年的通胀预期跃升0.3个百分点至3.3%。
萨默斯建议美联储不要显得太慌张
萨默斯敦促美联储调查为什么官员们的预测“如此戏剧性地”和反复地错误。他指责美联储的预测具有同质性,并批评了其主要的数学模型。他说,美联储所谓的FRB-US经济模型“在通货膨胀方面并不非常合适”。
美联储已经承诺,将货币政策“迅速”移至不再刺激经济的更“中性”水平。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发出信号,打算在6月和7月将基准利率提高半个百分点。
荷兰国际集团ING首席国际经济学家奈特利(James Knightley)说,5月份CPI的回升加大了美联储积极加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他说:“经济中通胀压力的广度应该引起美联储的警觉。”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Lael Brainard)最近也明确表示,美联储可能将50个基点的加息步伐延续到9月,只有在每月通胀数据“减速”之后,才会考虑恢复到更典型的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一些分析师认为,一连串的50个绩点的升息可能会延续至9月之后。瑞银经济学家、前美联储官员德米斯特(Alan Detmeister)说:“如果这些高通胀数据像我们本月看到的这样发展下去,我们也预计在6月会继续看到这样的情况,这使得11月上升50个基点成为一种明显的可能性”。
而萨默斯说,关于接下来几个月加息的辩论一直在25到50个基点之间进行,但他认为更有成效的讨论应该发生在50至75个基点之间。
萨默斯也认为,美联储要在不引发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降低通胀,实现“软着陆”,这一点并不容易。
萨默斯认为,鉴于美联储政策行动生效所需的滞后期,在紧缩政策方面,“拖延确实有一些不利因素”。不过他建议美联储不要在下周三(6月15日)的决议之前紧急加息,这“会显得很慌张,是一种不明智的策略”。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