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国企、优质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 北京养老助餐服务升级3.0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3 13:20

聚焦老年人“做饭难”,做好老年人“暖心饭”,5月13日,北京市民政局在线上召开《关于提升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在线通报并解读《实施意见》相关内容。《实施意见》旨在加强养老助餐服务保基本能力,提高市场化、便利化、多样化水平,重点解决失能、失智、高龄等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随着《实施意见》的发布,本市养老就餐服务升级至3.0版,可谓亮点颇多,包括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助餐服务,鼓励国有企业、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引入数字化养老助餐服务模式,老年人可依托数字化助餐专业平台能够查看并预订平台上所有老年餐等等,未来,老年人吃饭将更加方便、更有保障。

看点一:着眼“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建好老年人家门口的餐点

目前,全市已经发展1000多家养老助餐点,包括发挥自身资源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单位内部食堂、老年餐桌,以及面向社会提供养老助餐服务的社会餐饮企业等四类形式。

根据《实施意见》,各区将着眼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综合考虑地区老年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用餐需求、服务半径、养老机构分布等因素,围绕老年人家门口,进一步增设养老助餐点,织密养老助餐服务网络,就近解决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养老助餐点建设应由属地街乡镇牵头,压实属地责任。街乡镇应综合考虑地区老年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用餐服务需求、服务半径、养老服务机构分布等因素,统筹谋划养老助餐点规划布局。城市社区,原则上每个养老助餐点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服务老年人口不低于2000人,确保老年人在一刻钟服务圈之内获取便捷、优质助餐服务。

看点二:鼓励国有企业、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

《实施意见》提出,各区负责研究建立符合本区实际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综合考虑各街道(乡镇)养老助餐点数量、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做好老年餐供应保障。探索通过相对集中的制餐供餐,最大限度降低制餐成本;探索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增加服务量,以均衡实现餐品可选择以及成本最优化的目标。鼓励国有企业、优质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

目前,全市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制餐企业共有268家。各区可利用现有集中制餐单位或连锁品牌社会餐饮企业供餐也可培养具有国资背景的集中制餐企业负责老年餐供餐。原则上,城市地区每个街道对应有一个可持续提供老年餐的集中配送中心。既可以一个街道对应一家集中配送中心,也可以对应多家集中配送中心。对供餐能力强的集中配送中心,还可同时对应多个街道,但至少应实现所有养老助餐点的配餐全覆盖。各区民政局可采取统筹对接的方式,加强与餐饮集中配送中心对接,就覆盖的养老助餐点范围、供餐价格作出事先约定,力求为养老助餐点提供优惠价格的老年餐。

同时,各区要建立养老助餐服务供给主体动态调整机制,定期组织对养老助餐服务供给主体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评估,适时调整服务供给主体。老年餐品类型应能逐渐覆盖至咀嚼吞咽困难的失能老年人,以及需慢性病饮食干预的老年人,还要注意照顾少数民族等有特定饮食习惯的老年人。

看点三:全面开放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及其他养老机构是养老助餐服务的重要渠道,要全面开放养老助餐服务,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订餐、堂食、送餐服务。

《实施意见》指出,这其中应重点把握两点,一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必须具备养老助餐服务功能,具备制餐能力的驿站须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不具备制餐条件的,通过从制餐企业或社会餐饮企业订餐、分餐等代为取餐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助餐服务。

二是养老机构应逐步全面开放养老助餐服务。养老机构内部食堂对周边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的,需与周边居家老年人建立长期稳定供餐关系。对于事业单位的公办养老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养老助餐服务可能存在的收费问题,各区要专题进行研究解决。

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整合辖区餐饮资源,发动区域内诚信经营、管理规范、连锁品牌运营的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养老助餐服务。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食堂挂牌养老助餐点,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资质和相应许可项目,开辟养老助餐专区,为周边固定老年人提供用餐或外送服务。

看点四:优化老年餐获取途径和方式 提升便利性

1、创新养老助餐服务方式。各区充分考虑服务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和高龄、独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服务需求,积极采取到店就餐、代客下单,以及依托社会化平台线上订餐等方式,切实提升养老助餐服务的便利性、多样性。

线下点餐方式。老年人及代理人到养老助餐点自己订餐或由养老助餐点工作人员代为点餐的,养老助餐点通过刷养老助残卡(民生卡一卡通)、输入老年人手机号码等方式,为老年人就餐、订餐提供便利。

线上订餐方式。线上订餐分为团餐预订和外卖点餐两种模式。在团餐预订模式下,老年人及代理人委托养老助餐点在社会化平台统一订餐,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在约定时间将老年餐配送至指定的养老助餐点,由养老助餐点签收后通知老年人取餐。在外卖点餐模式下,老年人及代理人通过社会化平台手机APP直接订餐,养老助餐点通过社会化平台将餐品直接配送到老年人家中。

2、提升老年人就餐便利性。积极探索老年人就餐过程中实现身份识别与权益绑定的便利性、路径和方法。重点有两方面:

第一,对于采取线上订餐老年人及代理人,应将老年人账户、养老助残卡(民生一卡通)、老年人或代理人有效手机号码、消费卡账、关联手机、生物特征等绑定,实现身份精准识别。这是发展线上线下订餐的重要前提。

在各区实施养老助餐服务支持政策前,市民政局将与各区共享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及老年人数据库,各区需要动员各街乡镇加强与老年人尤其是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对接沟通,帮助其将养老助残卡(民生一卡通)与身份证、手机号等身份信息绑定。届时,老年人到店就餐或者线上下单,主要说出手机号、身份证号等都可以实现迅速点餐。同时,各区也可以探索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自助点餐,也可以在做好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展刷脸点餐等方式。

第二,对于行动不便、家中无人到助餐点取餐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家庭,经评估确有需要的,应落实送餐到家。具体可由驿站通过工作人员或志愿者送餐到家。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基本养老服务对象都需提供送餐服务。只有那些独居且行动不便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经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评估后可成为驿站代为取餐的服务对象。

3、推广数字化助餐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及代理人通过社会化平台预订团餐或外卖点餐。对选择团餐预订的老年人及代理人,可委托养老助餐点在社会化平台统一订餐,供餐单位在约定时间将老年餐配送至指定的养老助餐点,由养老助餐点签收后通知老年人取餐。老年人及代理人也可通过社会化平台手机APP直接订餐,由社会化平台直接将餐品配送到老年人家中。

养老助餐点应成为社会化平台养老助餐服务专区用户,未取得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许可资质,不得在社会化平台对非老年人提供订餐送餐服务。

看点五: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就餐就可享受5元优惠

目前,全市共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6万人。对居家养老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在养老助餐点获取午餐或晚餐的,每人每天给予5元就餐补贴。就餐补贴在老年人给付就餐费用时自动扣减,扣减额度由养老助餐点先行垫付。补贴扣减应与老年人支付消费绑定,在就餐消费额度超过就餐补贴标准时方可享受。

《实施意见》指出,对于为本市居家养老的常住老年人提供午餐或晚餐助餐服务的养老助餐点,可按实际助餐人数给予每人每天3元的运营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区研究确定。鼓励各区适当提标扩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养老助餐服务管理水平。各区现有养老助餐政策中直接涉及给予老年人补贴待遇的,原则上避免调低待遇标准或缩小人群范围。

看点六:“四统一”确保老年人吃好“暖心饭”

《实施意见》对养老助餐点的规范管理进行了明确。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统一”,即统一台账管理、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设备要求。

统一台账管理。由各区民政局对养老助餐点实行统一台账管理。由各区民政局建立本区养老助餐点名册,主动公布养老助餐点地址及监督电话,依法受理并处理有关举报和投诉。对老年人通过监督电话等途径举报附近没有养老助餐点且经核查属实的,及时督促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整改或单体解决。养老助餐点因装修改造、疫情防控等原因需变更地址或暂停服务的,应建立相关机制,告知服务对象并对外公告。

统一管理标准。各区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与养老助餐点签订运营管理协议,明确食品安全、配送流程、服务价格、服务补贴及相关要求等事项。养老助餐点须制定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食谱,每周更新食谱,有条件的还要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老年营养餐,并将老年餐品类型应能逐渐覆盖至咀嚼吞咽困难的失能老年人、需慢性病饮食干预的老年人,以及少数民族等有特定饮食习惯的老年人。

统一形象标识。养老助餐点统一悬挂民政部门设计的形象标识,由各区按照设计图组织制作、应用。

统一设备要求。对纳入规范管理的养老助餐点,各区应协调相关单位为其配备安装用于刷养老助残卡(民生一卡通)的POS机,支持老年人刷卡消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