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制种热情空前高涨,张国强(化名)认为,今年一年育种量够一年半使用,库存可能重新高涨,明年不少种子公司将会很困难,部分公司会倒闭退出市场。
一位资深玉米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制种公司都跑去育种,期望值过高,泡沫不小,一些很熟悉的种子公司将会倒闭。
在张掖没拿到基地的公司,会跑到甘肃其他地方,会跑到新疆去育种,新疆的制种面积将由去年的70万亩增至90万亩。可以说能育种的都在育种,能提高的产能都在提高。
“在这个市场中,没有谁是常青树,玉米种子跟气候密切相关,碰到气候和种子特质相符,种子表现好,可以立马扩产,赚点儿钱,3年后气数可能就不行了,只能赚很短几年的钱。大规模扩种的结果很相似,那些大国企、大央企也有很多育种卖不出去,放在仓库里几年后转成商品玉米处理掉。”张国强表示,一旦转成商品玉米出售,一斤要赔3-4元。
今年在张掖还有一个风险不容小觑。2020年,张掖市制种玉米播种环节和收获环节机械化率分别仅为12.2%和8.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仅为46.3%,当地为了提高机械化水准,将小块地推成大块地。新推地有个问题是原来的地表土壤被破坏,可能需要3年时间才能达到正常水准,为制种带来不确定性。
此外,新品种太多,能打的品种却越来越少,令人莫衷一是。2016年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仅34个,而2020年是806个。2020年甘肃省杂交玉米制种品种数量超过1700个,比2019年增加300个,比2018年增加500个,其中制种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品种只有8个,制种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品种数量较上年明显增多,增幅超过15%。
全国有4000多个玉米品种蜂拥西北争抢基地。有的村耕地仅有3000多亩,而制种玉米品种却多达12个,品种多而杂造成隔离区设置难,影响种子质量。
现在种子比较容易通过评审,套牌现象减少,但也有副作用。当地将国审、省审、绿色通道、联合体和同生态区域引种,形象的说是一本、二本、专科、职业学院,代表了种子所处的不同档次。
种子销售公司相比而言承担的风险较小,前期只投入1200元左右,风险都转给了代繁公司。如果代繁品种表现好,销售公司就要货,如果卖的不好,他们就不要了,前期投入也不要了,这些品种只能堆放在仓库里,最终转化为商品粮。
“这个行业的四次波动我都经历了,2006-2007年遭遇过一次巨大的行情波折,由于初入行经验缺乏,亏了800多万元,赔怕了,就不敢再去扩张,这个行业赔不起钱。”张国强表示,自己搞科研也很苦,田间地头环境不好,现在他很理解袁隆平和李登海的伟大,现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跟他时间长的都是年龄偏大的。
现在我国有7000多家种子企业,光玉米种子公司就有1600-1700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种特色不明显,很多育种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饰一下,很难有突破性进展。有专业人士认为,对种子公司来说,如果品种确实受下游欢迎,自然会有一个很流畅的溢价补偿机制,如果拿同质化品种竞争,市场很灵敏,很容易被淘汰。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