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内容,2018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2021年12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启动,提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十四五”时期,如何在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的基础上,实现厕所革命质量再提升,值得关注。
从改厕模式上看,与传统旱厕相比,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化粪池改厕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实现了由旱厕向水冲式厕所的根本转变,厕所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但在笔者看来,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一方面,这种模式并没有对化粪池内的粪污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容量达到一定程度,仍需要村集体或社会化组织进行有偿抽取;另一方面,没有统筹考虑家庭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地区对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的是两套设施,设施建设与维护成本相对较高;也有一些地方把重点放在完成改厕任务数量上,而忽视了改厕后的实用性。
为避免出现以上问题,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统筹考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的一体化处理,所采取的一体化系统模式在引进国外净化槽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通过微生物对生活污水、粪污的有效降解,实现了污水、粪污的深度处理、净化及循环利用。笔者认为,这一模式用同一套设施解决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两大难题,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这一模式既可以用于单个农户,有效改善院落环境,也可以集中联户使用,有效处理全村的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成为山东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更可贵的是,该模式具有较好的区域推广性:既适宜于平原地区,也适宜于山区丘陵地区;既适宜于水资源丰富地区,更适宜于水资源短缺地区;设施既可以建于室内,也可以建于院内以及房前屋后。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推动厕所革命的最根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首先,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式。基于对不同区域广大农村的深入研究,依据区域气候、地理地貌、社会经济以及民族民俗等因素,在全面总结此前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推动厕所革命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提出不同区域改厕的系列模式,扩大模式选择的空间。
其次,在适宜区域推广一体化处理的系统模式。做好推广工作的前提,就是对该模式进行科学评估,甄别推广应用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据此确定适宜的推广范围。尤其应充分考虑山区、丘陵、平原地区的不同地貌特征,城镇郊区、边远地区农村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居住特点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方式。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农村更适宜采取单户,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采取集中处理模式较为合适,而南方山区丘陵地带,由于地形优势,采取联户方式为好。
再次,系统评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后厕所革命的状况。通过第三方评估,对改厕成效进行科学评判,并甄别实现厕所革命质量提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对照“十四五”乃至2035年远景目标,科学评判当前厕所革命存在的差距,确定未来推动厕所革命的重要任务及区域分布,以采取更精准的措施加以整治提升。
最后,推进厕所革命,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因此,保障资金投入至关重要。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应根据厕所革命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做到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倾斜,并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为厕所革命持续提供资金保障;在市级、县级层面,应依据当地财政状况,将厕所革命所需资金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作为国家和省两级财政资金投入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逐渐完善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基层政府在引进社会资本时,应认真研究社会资本在短期、中期、长期产生的正面效应,分析存在的潜在问题,尤其是政府的债务风险。此外,在推进厕所革命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依规探索农民付费机制,以利于改厕后的永久利用。
文/于法稳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