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第一部大电影开始,9年来“熊出没”系列已经推出8部院线电影,最新一部《熊出没·重返地球》即将于2022年春节档上映。
老牌动画IP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借鉴?《熊出没·重返地球》近日在京举办线上专家研讨会,电影主创与业界专家就电影主题传达、品牌塑造话题等进行探讨交流。
为中国电影系列化开发提供借鉴
《熊出没·重返地球》引入科幻元素,并在制作上进行了大幅升级。影片出品人尚琳琳介绍,“保护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熊出没”系列一直以来的主题,影片通过史前文明的假设与构建,让观众感受文明的失落与回归,从而传递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理念。同时片中大量航空和外太空的场景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致敬,启发孩子们对宇宙航天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全片2000多个镜头中,特效镜头达到1500多个,角色和场景数量也分别达到300多个。
导演林汇达介绍,《熊出没·重返地球》立足于“熊二”这一不完美的角色,他就像我们普通人一样身上有很多小缺点,但他善良、坚强,有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因为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爱,能够突破自我,完成超级英雄的蜕变,传递“熊孩子也能成为英雄”的理念。
尚琳琳透露,“熊出没”系列中,熊大、熊二、光头强等角色形象,其实每一年都有变化。“最初,光头强是作为反派角色出现的,所以不那么好看。这几年我们不断给角色做微整形,让他们更接近现代观众欣赏的习惯。”
据统计,“熊出没”系列中已上映的7部电影累计票房超过32亿元,累计观影人次近1亿,成为春节档合家欢观影的重要选择。“过去主流批评家对‘熊出没’这样的电影关注不够,但这是多元化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通过多年积累,“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在美学塑造、想象力释放、品牌拓展等方面都有突破与升级,在春节档这个需要多类型、多样化影片供给的特殊时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对国产电影的系列化打造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动画行业整体发展缺乏连续性,‘熊出没’的坚持显得难能可贵。”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认为,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看全甚至没看过“熊出没”系列,但也知道熊大、熊二、光头强等角色,角色的深入人心对动画行业非常重要。“能一直坚持每年创新电影主题,本身就很有意义。”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电影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熊出没·重返地球》最大的不同是科幻元素大量加入和特效制作大幅升级,是一部具有成长意义的大片。“熊出没”系列的持续面世,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系列化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其绕开神话传说,打造自有IP的探索,在动画片类型拓展上实现了突破。
从“小手拉大手”到让成人喜欢
《熊出没·重返地球》预告片早就在影院亮相,熊二的“登月第一熊”片段逗笑了不少观众。在正片中,熊二和反派牛夫人机甲大战的场景也很像《环太平洋》等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场面。学者认为,科幻元素的加入,能看出主创试图将“熊出没”系列做成全年龄层动画的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电影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宋维才表示,相较其他国产合家欢动画,“熊出没”系列拥有更大的叙事空间,可以不断调整叙事主题,与社会热点话题结合,也因此具有了持续开发并成为成功电影IP的基础。他还注意到,《熊出没·重返地球》在动作戏、特效以及叙事复杂化上有进一步拓展,能否在票房上实现突破同样值得关注。
尚琳琳介绍,“熊出没”最初由儿童观众作为主要群体,发展到电影阶段之后,观众群体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小手拉大手”,让成年人也喜欢是影片希望做到的。“根据市场调研结果,不带孩子的成人在‘熊出没’观众群体中已经超过20%,而且逐年增高。不少成人观众觉得看‘熊出没’很解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索亚斌看影片点映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孩子为长辈观众解释剧情。“‘熊出没’叙事节奏非常快,比如从现实时空一下子进入记忆空间,需要有一定作品积累才能看明白。”
在专家看来,经过九年成长,“熊出没”已经逐步从低幼IP成为青少年IP。“我们一直希望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实现像迪士尼、皮克斯这样老少皆宜、全家欢的观众定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教授马华认为,“熊出没”系列已经逐步脱离最初的“小手拉大手”,很多成年观众也对影片有了情感共鸣。通过8部大电影的积累,“熊出没”构建了人物多元的电影世界结构。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华强方特(深圳)动漫有限公司、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文/上观新闻记者 钟菡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