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凶极恶、铤而走险、隐君子、亡命徒,这是人们对毒贩的印象,而与他们暗中对峙、正面交锋的缉毒警察可谓“行走在刀尖上的人”。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禁毒大队常警官工作将近22年,他拿下过狠案子,也遇到过大遗憾,直面过凶险,也在情感上纠结。外行人对这份职业表现出来的是好奇,而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最大的特点是“辛苦”,激战虽然有,但更多的日常是孤独而紧张的等待、坚持。只有完结的案子和未完结的案子,节假日反而是个陌生词。
“影子”般的缉毒警察
“我的从业经历很简单,工作即将22年,只干过一个警种,就是缉毒。从侦查员一步一步的到探长,然后再到中队长、副大队长。” 常警官用“干一行爱一行”来描绘自己的状态。曾经也有调离去其他部门的机会时,他总说“不走”。
常警官介绍,他是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在进入警察队伍前,对缉毒民警最多的认知来自于上大学时候看的电视剧《永不瞑目》,那会儿的感觉估计和现在大家对缉毒警的感觉一样,也有很多的问号,感觉很神秘。抓捕的场面真的那么刺激紧张吗?为了搞清楚毒贩和谁交接,要蹲那么久?
后来自己竟然成了电视剧里那类人。
刚入缉毒大队没经验,理论学习只是一部分,重要的还是要靠师傅们传帮带。而且那时候侦查手段单一,只能当侦查对象的“影子”,就是靠眼睛和腿,“只要嫌疑人出了家门,无论是吃饭、买东西,或者陪女朋友逛街,我们一刻不敢眨眼,神经紧绷,天天围着他们的生活节奏转,自己的吃喝拉撒节奏就全部乱套了。”
常警官讲述,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毒贩家楼下做蹲守,不仅要带着食物和水,还要备几个空瓶子。水用来喝,空瓶子用来方便,当时北京正值仲夏,30多摄氏度的高温却不敢开空调,窝在车里整整四个小时汗流浃背,气味一言难尽。
而这种情形就是常态。他坦言,加班加点、昼伏夜出,有时候出外勤,一连好几天家属都找不到你,在缉毒警眼中只有完结的案子和未完结的案子,节假日反而是个陌生词。
工作不神秘但得能吃苦
打击毒品犯罪,外围侦查是个技术活,也是个机遇活,因为要面对的东西都是未知的,情况非常复杂,不确定因素也很多。
毒贩的反侦察意识也越来越强,手段不断翻新,隐蔽性也更强,甚至有的时候,他们内部也在不断交流如何绕过警方的侦查,怎么去做一些假动作去迷惑警察。可以说,双方还没碰面就在较量了。
常警官形容,警察和毒贩之间就像猫鼠游戏,他跑我追,他打的洞再多,最后都躲不过好捕手。禁毒侦查员无论是外围侦查,还是到案抓捕,都要靠丰富的经验、缜密的判断、战友的配合和百姓的支持,即便如此也不可能百分百成功。
警察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危险,禁毒警更是如此。国家打击毒品的力度加大,涉毒人员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们清楚如果被抓,等待他们的刑罚会很重,所以,他们面对警察总是一种拼命的态度。
作为一名缉毒警,随时都要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
“在抓捕一名毒贩的时候,他想翻墙逃跑,我紧追上去从身后把他抱拽了下来,他手里挥舞着利器反抗,我全力把他压住,等来支援同事后我们一同把他制服。”常警官回忆,制服后才看清楚对方挥舞的是一把立体三棱军刺刀,刀刃带血槽,有着致命杀伤力。
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后怕,至今他仍记得那把刀挥来的情形,这警醒着他危险一直都在。
即便如此,常警官始终认为坏的是毒品,不是人性。
很多人吸毒是一时贪念或者误入歧途,后来以贩养吸,恶性循环下去。他们之中有的人对毒品的憎恨不比我们少,但覆水难收。而往往这些人,他们也不恨警察,因为他们也想有个正常生活。
曾有一个嫌疑人自己吸毒,从外地开车回京时受人委托带了毒品被查出,因运输毒品罪被判。“他出狱后又过了几年还来找过我,大意是自己现在走上正途了,还在外地开了一家旅游公司,混得不错。”戏剧性的是,大概2012年前后他再次被常警官抓获,碰面的瞬间很尴尬。
“一个大老爷们儿抬不起头,而我内心,又气、又惋惜,但终归,他还是要因此付出代价的。”每每接到曾经的嫌疑人改邪归正后打来的报喜电话,常警官心里还是会忐忑,不是不愿意听到他们的消息,只是觉得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缉毒20多年了,他不想炫耀自己干得多么光辉、有多么厉害,而面对工作调动的机会他仍然没动心。“因热爱缉毒,我愿意继续干下去,我还有很多劲儿可以使。”常警官说,如果自己不能继续干,别人也要干,他就想用这么多年的经验,多带几个徒弟出来。
通讯员 李振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