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70岁曹杨一村“脱胎换骨”:居民回搬“喜提”新生活
新华社 2021-11-25 10:00

10月28日拍摄的完成改造、居民尚未回搬的曹杨一村。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是1951年始建的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11月23日拍摄的曹杨一村大门。1951年,曹杨新村的曹杨一村在“为劳动人民服务”方针指引下始建;次年,大批上海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光荣入住。然而岁月变迁,曹杨一村的建筑严重老化,尤其早年设计的“厨卫三家合用”,已不适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11月23日,曹杨一村居民、73岁的高林林(右)与丈夫唐新华在刚回搬的新居内。2019年12月,曹杨一村成套改造项目启动,力求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创建宜居社区的平衡。每户居民依自己的意愿“定制”改造方案。

曹杨一村周边道路的面貌进行了改造和更新(10月28日摄)。近日,曹杨一村改造项目完成,居民陆续回搬。改造后的曹杨一村保留“白墙壁、红屋顶”的建筑风貌,实现厨房、卫生间的各户独用,更新了公共空间的设施与功能。

11月23日,1952年入住曹杨一村至今的居民孙雅芬(右一)和邻居们来到社区故事馆,准备开始志愿者工作。社区故事馆里,展示着曹杨一村居民们的老物件、讲述的老故事……

11月23日,在曹杨一村社区故事馆,居民孙雅芬展示自己捐献的、此次改造前才拆下的家门上的老式铜锁。居住环境大变样,但曹杨一村的光荣历史和邻里温情不变。70岁的曹杨一村焕发了新面貌,留住了记忆,成为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样板间”。

11月23日,曹杨一村居民在改造后新设的健身区域内锻炼。

11月23日,曹杨一村居民高林林(左)与丈夫唐新华在自家卧室内。1952年,高林林随父母搬入曹杨一村,居住至今。

11月23日,1952年入住曹杨一村,居住至今的居民孙雅芬来到社区故事馆,准备开始志愿者工作。

11月23日,曹杨一村居民、73岁的高林林在刚回搬的家中清扫。1952年,高林林随父母搬入曹杨一村,居住69年后,她拥有了自家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

上图是2018年10月11日拍摄的改造前的三户合用的公共厨房(曹杨新村村史馆提供);下图是10月28日拍摄的经过改造后,公用厨房部位变成公用空间,准备回搬的居民们在交流感想(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曹杨一村旁的红桥是其周边标志性风景点,改造项目让经典的记忆留在这里。拼版照片:左图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对男女站在红桥边的老照片(曹杨新村村史馆提供);下图是10月28日拍摄的红桥边的老照片场景的雕塑(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左图是2018年10月11日拍摄的改造前的陡峭破旧的木楼梯(曹杨新村村史馆提供);右图是11月23日拍摄的完成改造后,平缓宽敞、更适合老年人的楼梯(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上图是2018年10月11日拍摄的改造前的曹杨一村环境(曹杨新村村史馆提供);下图是10月28日拍摄的完成改造后,架空线入地、外部更新的曹杨一村环境(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摄影/新华社记者 刘颖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中国U16男足为何能够脱胎换骨——新华社专访U16国足主帅上村健一
新华社 2024-10-29
锐评|中国足球要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当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
新华社 2024-09-11
聚焦 | 北控男篮脱胎换骨,他们做对了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3
历时7年,从被迫关停到“瞪羚”企业:一个小钢厂的“脱胎换骨”记
武汉晚报 2023-10-26
追光 | 6场9球 梅西令迈阿密国际脱胎换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居民以物置物“换”出文明新生活
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 2023-06-05
聚焦 | 胶济铁路:百岁钢桥“脱胎换骨”展新颜
新华社 2022-12-06
图记 | 荒漠猫的新生活
新华社 2022-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