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采棉机作业,尔肯·热衣木(后左一)用每公斤2.2元的价格请亲戚们帮忙采摘棉田两端的棉花(10月20日摄)。因为不需要出远门,还包午饭,这个价格比市场价低大约3角钱。
凌晨6点,尔肯·热衣木准备去县城的劳动力市场雇几个工人,为家里的棉花打顶(7月18日摄)。7月是棉花打顶的时间,为了能找到熟练工,尔肯·热衣木一大早就要赶过去,“现在人工费越来越贵,将来会考虑用无人机打顶。” 采棉机作业不到24个小时,尔肯·热衣木的550亩棉田采收完毕,忙碌一年的新疆南疆种棉大户尔肯·热衣木心里踏实了。“今年卖个百万元不成问题。”
在自己的地旁,尔肯·热衣木(右一)和亲戚们一起将手采棉装进布袋(10月22日摄)。 与往年一样,从3月开始,尔肯·热衣木就像守护孩子一样在自己的棉田忙碌着。这一切就为等待10月棉花丰收的那一刻。
夕阳下,采棉机在尔肯·热衣木的棉田里作业(10月24日摄)。家住新疆天山南部的尉犁县古勒巴格乡巴西买里村的尔肯·热衣木今年49岁,年纪不大,生活阅历却颇为丰富。“我早年放过羊、开过饭馆,直到2004年结婚才沉下心来种棉花。”胆大、头脑活泛的尔肯·热衣木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4万元承包种植了100亩棉花。那一年,卖棉花不仅还上了贷款,还有不少富余。初尝甜头的他坚定了种棉花的决心。十多年来,他稳扎稳打,棉田面积逐渐增加,今年共种植550亩,种棉经验越发丰富,成了当地的“土专家”。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尔肯·热衣木在采摘棉花(10月15日摄);下图为尔肯·热衣木给棉花打顶(7月18日摄)。 2017年,产棉大县尉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从播种到无人机打药,再到采摘,农业机械化率逐年提高,棉花综合种植成本每亩下降570元,籽棉亩均增产100公斤。
采棉机在尔肯·热衣木的棉田里作业(10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人工采棉虽然采摘的更干净,但成本更高。见识过采棉机“功夫”的尔肯·热衣木打定主意种植机采棉品种、用采棉机采收:“现在,采棉机越来越先进,采净率不亚于手工采摘,就算棉花价格降一些,也比手工采摘划算。”
入夜,采棉机在尔肯·热衣木的棉田里作业(10月24日摄)。 一边等着卖棉的百万巨款落袋为安,一边筹划来年如何稳妥增收,尔肯·热衣木对棉花的喜爱从未减弱。“这些年棉花就像蜜糖一样给了我可观收入,依靠棉花,儿子有了新房,女儿也换了车,没有什么比越来越富足的生活更实在。”
太阳落山后,采棉机在尔肯·热衣木的棉田里作业(10月24日摄)。
忙了一上午,尔肯·热衣木和女儿在家中吃起了拉面(7月18日摄)。尔肯·热衣木说,农忙的时候,早饭和午饭就合并了,拉面很扛饿。
尔肯·热衣木驾驶载满手工采摘的棉花去尉犁县城的一处轧花厂售棉(10月22日摄)。
交完棉花,尔肯·热衣木驾驶拖拉机过地磅秤(10月22日摄)。他的手采棉被轧花厂以一公斤11.8元的价格收购。尽管他的拖拉机空了,但他却满载而归。
摄影/新华社记者 赵戈
编辑/耿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