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至24日,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主办的“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打造开放创新的财富管理新高地”在京举办。
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就数字货币问题发表了看法:从财富管理的视角来考察,数字货币的创新既是市场,又是工具;既有机遇,又有风险。
李礼辉指出,数字货币是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形式,一般区分为法定数字货币和非法定加密数字货币。
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法定地位和公共属性、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和发行责任主体,具有支付普惠与清算升级的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在65个国家或经济体中,60%的中央银行已在进行数字货币实验或概念验证。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等商业化市场主体发行的数字货币,其市场充斥着投机、欺诈和庞氏骗局。同时它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可匿名、可跨境、难管制,可能会成为资金非法流动和投机交易的工具。
会上,李礼辉特别提出,对可能超越主权的数字货币必须提高警惕。
“Facebook研发的全球性数字货币Diem,创始会员拥有20多亿全球用户基础,一旦获得批准,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李礼辉称,这将很可能会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
对于“Diem”,李礼辉的担忧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超越国家主权的“货币替代”。采用分布式对等架构的数字货币有可能穿透法定主权和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屏障,弱小国家容易成为货币替代的目标。
二是形成超越商业银行的金融独角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全面争夺传统金融业务,成为跨国金融独角兽。
三是可能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美国的国家实力领先世界。Diem数字货币系统的基本依托是美元,或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继续推进美元货币霸权的工具,有可能排斥数字人民币进入国际市场。
对于如何抓住数字货币创新发展的机遇、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格局,李礼辉表示,要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
他谈道,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保护我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实力。必须进一步完善底层技术架构,完善应用场景设计,完善央行数字货币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数字人民币在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
李礼辉认为,有必要策划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化进程中,应力争主导地位,抓紧研发数字人民币的批发型功能,适应金融机构之间支付清算的需求,谋划建设数字化国际金融中心和数字化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在数字金融全球制度建设中,我国应该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统一标准。
同时,要建立管控去中心化金融的安全屏障。李礼辉指出,去中心化金融有可能穿透一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屏障和货币主权及地域金融监管边界。去中心化金融既是未来国际金融竞争的热点,更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热点。
他表示,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实行更高水平的经济开放、金融开放包括资本市场开放,是基本国策;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大局,主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底线。因此,应有必要深入分析分布式对等架构、去中心化架构等数字化技术已经具备及潜在的“颠覆性”性能,重点研究基于全新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金融工具穿越金融基础设施屏障的可能路径,研究技术对策和政策预案,构建数字金融安全屏障。
此外,还要建立穿透式数字金融监管。李礼辉认为,数字化技术创新正在改变金融服务模式,逐渐形成交互、交叉、交集的金融新业态。例如,数字资产市场将是财富管理市场的主体,既包括数字化的金融资产,也包括资产化的专利数据、著作数据;既有所有权的交易,又有收益权的交易。将形成一个资产所有者、投资者、产权登记、产权认证、金融中介、监管机构、税务机构、仲裁机构等多方交集的复杂架构。
李礼辉表示,金融创新呼唤监管创新。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建共享,可以对多方数据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可以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应该覆盖所有的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复杂、耗费资源的现场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和被监管成本。(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编辑/田野